我和《今日运河》的故事征文
与学生同享“铅字”魅力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作者:孙恒昌,40岁,汶上县次丘镇孙口学校教师,1999年起订阅《齐鲁晚报》,常把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及文学作品分享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感受“铅字”的永久魅力。 

  倘若一天未见《齐鲁晚报》这位老友,心里便会空荡荡的。对于我而言,报纸不仅是精神生活的伴侣,更是教学工作中的助手。 
  “情未了”版块上经常刊登名家大师的佳作,悉心阅览可提升文学修养。济宁人自己的《今日运河》,一篇篇新闻报道则彰显着运河文明和进步的足迹,洗涤着我的心灵。 
  身为一名教师,《今日运河》更有利于我在三尺讲台引领学生学习运河文化,助我完善课堂教学。关注《今日运河》版很多年,发现版块设计越来越注重服务性,近期开辟的“小记者优秀作文”版块,更是打开了我教学的新天地。 
  去年11月,作文课上我把一篇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作文让全班欣赏,学生听着就发出啧啧不已的赞叹声。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篇来自于《今日运河》上的文章。看到济宁的同龄人作文写的这么好,学生们写作的动力更强了。
  小学生读报,不仅学习到了优秀稿件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阅读兴趣、养成了阅读习惯,让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爱观察的有心人。现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的很迅速,打开手机就能浏览到各地新闻和信息,报纸虽比不上新媒体的“快”,但与碎片式阅读相比,报纸带给人稳定、持久的阅读体验,任何新媒体也坚信这无法撼动“铅字”的魅力。 
  人生路上与报相伴,心中犹如有一汪文字清泉,生活充实,并能体验怡乐人生;人生路上与报相伴,一定会在生活中留下一段纯美动人的幸福时光。 
  本报记者 孔令茹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