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来 农民乐开怀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山东梆子剧团为乡邻送文艺大餐□本报记者探访演员吃住场所,演员们很“拼命”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演员们正在卸妆。
  演出现场。
  吃饭时,演员们都是蹲在院内。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家门口就能听到地道的戏曲,太过瘾了!”24日上午,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山东梆子剧团在鄄城县彭楼镇刘大楼村演出,吸引众多戏迷前来。记者对送戏下乡的演员吃住场所探访得知,不少演员都借宿在群众家中,吃大锅饭、天天经历寒风侵袭,没有华丽舞台,没有先进设备。对于这些困难,演员们连称无所谓,群众的掌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观众:在家门口听戏,过瘾
  24日上午,刚进鄄城县彭楼镇刘大楼村,离唱戏的舞台地方还有近百米,记者就听到委婉动听的唱腔及阵阵掌声。
  “九尽春回杏花开……”敦厚的唱腔,再加上悠扬的二胡、铿锵的锣鼓,传统剧目《桃花庵》一开场就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引来众多掌声。
  “这个剧团唱得真好,演员功底扎实,听起来真过瘾。”家住刘大楼村的刘希助不时还会跟着哼唱几句,戏台子就搭在家门口,听起来也方便,家里不少亲戚得知有戏,都大老远地赶来听,“这个戏情节好,也容易看懂,希望以后能经常到我们这演出。”
  刘希助口中的剧团是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山东梆子剧团,现正在鄄城县进行送戏下乡,“剧团要在刘大楼村演出6天,向群众演出的均为像《五世请缨》《风流才子》《回龙转》等经典剧目,目前已演出4天。”山东梆子剧团副团长宋秀敏说。
演员:把最好的戏曲艺术奉献给基层百姓
  据宋秀敏介绍,送戏下乡的演员有50余人,不仅要自备唱戏的戏台、演出服装、设备,被子、吃饭用的锅碗瓢盆甚至连床都要自备。“每到一处我们都找当地空闲的房子,安排演员住宿,这次演员都住在了群众家,拿着被子一铺就是家。刚到刘大楼时,10多个演员水土不服,导致拉肚子,即使这样也都坚持上台。”
  上午的戏演完后,演员们开始在后台卸妆,“如果下午还上场的话,也只是简单卸,吃过饭后来不及休息还要上台演出,主要老百姓愿意看、愿意听,只要听到台下的掌声,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宋秀敏说,演员们吃的都是大锅饭,由于屋内没有地方吃饭,他们都端着碗拿着馒头在院子里吃,有时热乎乎的饭菜吃着吃着就凉了。
  在剧团,1岁6个月的小俊麟成为大家的开心果,谁不上台时就会抱着逗他玩,小俊麟的爸爸安永建、妈妈李慧朵都是剧团的演员,在他5个月时就跟着爸妈在剧团,“孩子太小在家都看不了,把他带到剧团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夫妻两个谁不登台就抱着他,如果都上台就找剧团其他人看着。”
  在后台,记者见到了祝凤晨,身穿陈秒善戏服的她正在休息,由于她演的是主角,要不时登台演唱,难得有休息时间,“因为要穿戏服,衣服就不敢穿太厚,有时在台上就觉得很冷,但一到台上看到观众,听到他们的掌声,心里就暖暖的,就想用地方戏曲艺术奉献给基层人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