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爱“过界”,延伸到病房之外
即墨六名好医生组成爱心团队,义务到患者家中指导康复训练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祖锋
  即墨市人民医院有一支由6名康复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三年来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义务为有功能障碍、行动不便的50多名患者上门指导康复训练。据了解,不少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的指导、疏于锻炼,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而这支医疗团队义务帮助出院患者矫正动作、康复训练,使不少患者及时恢复了行动能力。
  医生张可欣正在患者家中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担心患者病情 医生上门探访
  23日是周日,即墨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张可欣和刘欣欣却没闲着,他们一早就前往即墨市店集社区一名患者家里。记者了解到,这名年仅12岁的患者叫李静(化名),曾经因为患脊髓炎导致左上肢不能正常屈伸,今年3月出院后一直没有复查,平时康复科医生仅通过电话咨询李静的康复情况。由于担心患者久不锻炼、身体动作出现偏差,当天医生们特地到李静家中看她。路上,张可欣还给李静买了牛奶和零食。
  记者跟随两名医生来到李静家中,几句寒暄之后,张可欣让李静试着抬起左手臂。李静努力举起手臂,但是只能举到与身体成45度夹角的位置,“这还不如刚她出院时的情况好呢。”张可欣说。他用手捏了捏李静的肩膀,发现有肌肉萎缩的症状,然后他指导着李静做了几个训练动作,并告诉她每天要至少锻炼1个小时,如果有时间还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康复科全员上阵 组成爱心团队
  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后,医生们离开李静家,路上,张可欣向记者讲述了他三年坚持义务帮助有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初衷。
  2011年末,一名因中风造成偏瘫的患者出院三个多月后回院复查时,张可欣发现,患者的走路动作已经严重变形,矫正难度很大。这并不是个例,不少康复科患者出院后由于缺少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肌肉、动作逐渐出现异常。
  于是,此后每当有患者出院时,张可欣都把他们的联系方式记下来,每星期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病情并且指导康复,每月至少到一位患者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张可欣的带动下,康复科的其他医生也主动义务帮助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6人的小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三年来,这支团队已经上门帮助50多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而这都是团队医生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完成的。
患者抑郁 “私人医生”耐心开解
  在这期间,一位40多岁的患者对张可欣触动最大。2012年,患者闫先生因脑出血在即墨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过治疗后留下了后遗症,无法下床行走。慢慢地,闫先生患上了抑郁症,他每天给康复科医生打电话,总是询问同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病何时才能康复。
  “只要正规训练,康复的效果肯定非常好。”包括张可欣在内的康复科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于是,闫先生每天坚持康复训练,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也定期到他家中指导康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闫先生终于可以不借助外力缓慢行走了。
  “特殊患者就要特殊对待,耐心答复。而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到病人家中,总比他们来医院要方便得多。”张可欣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