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官详解反家暴难点,第三方举报家暴常被当事人否认
被打断三根肋骨,依然拒绝援助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尹明亮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反家暴法征求意见稿,为家暴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强的法律支持。26日,来自济南的基层法官和妇联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其接触的案例中,有三四成家暴为冷暴力,第三方反映家暴的案例少之又少,还经常被当事人否认。

女性施暴者 少于20%
  韩晓爽是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十六里河法庭副庭长、该院女子合议庭审判长,据其介绍,家庭暴力一般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出现,比如离婚等诉讼中提出配偶有家庭暴力,再如在继承案件中,有子女虐待老人。
  据韩晓爽介绍,离婚类家暴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无缘无故打骂,如酒后闹事,还有一种是一方认为对方有过错,通过暴力表达不满,以示惩罚。
  “在所有实施暴力的情形中,男性施暴占80%以上,女性在20%以下”,韩晓爽说。她同时表示,实施家庭暴力的家庭,往往收入水平和学历都较低,工作不是特别稳定,问题讲不通就动手。
  在济南市历城区妇联2013年接到的婚姻家庭权益类信访中,以家庭暴力为主的信访案件占了36.7%,且受害者几乎都是女性。这些案例中,罕见儿童受害者,“近两年,儿童是家暴受害者的案例只有两个。”
  历城区妇联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家庭暴力的情况下,无论受害者是哪一方,孩子也往往都是受害者,“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家庭暴力是有家庭史的,时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小的时候母亲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成家以后,自己却成了施暴者。”

高知家庭往往 用冷暴力处理问题
  除了对身体上的伤害,冷暴力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折磨。韩晓爽说,在婚姻生活中,一方感觉对方关心不够,就可能通过冷暴力折磨对方。在这种关系中,男方对女方冷暴力较多,“因为女性情感需求细腻,对冷暴力特别不能忍受”。
  韩晓爽说,从年龄层次来看,中老年人中冷暴力的情况比较常见,“80%以上集中在这个年龄层”,她分析说,年轻人处理婚姻问题的方式比较直接,而人到中年、老年以后,顾虑更多,不愿意打破生活的平静,更容易选择这种冷漠的方式。此外,高知家庭往往选择冷暴力的方式处理问题。
  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中的诸多新提法,比如受害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韩晓爽说,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可以直接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很少,这其实就是法院在帮助被施暴一方找证据。但她同时说明,这应该有个前提,即受害人能提供一定线索。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建立家庭暴力发现和报案制度,在离婚、继承等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等,韩晓爽认为,一旦获得通过,这些条款还需进一步细化。

忍到孩子长大 才会投诉家暴
  历城区妇联在处理家暴案件中发现一个怪现象,接到求助时,往往这个家庭的家暴情节已经很严重。记者注意到,在工作人员整理的最近13起家暴求助案例中,有8起有离婚诉求。
  “如果不是到了实在无法忍受的程度,很多家暴的受害人往往不愿外部力量介入。”工作人员介绍,在历年处理的家暴问题中,多数情况都是受害人想要脱离家庭了才想到要求助。而且,第三方反映家暴的案例并不多,在一些案例中,即使是有别人到妇联反映了家暴的情况,当妇联想介入时,遭到了受害当事人的反对。
  在这13起家暴案例中,只有两例不是受害人求助,而是由受害人的父亲前来求助,其中一例是父亲替女儿咨询离婚事宜,另一例希望妇联介入调解,虽然情节已经十分严重,但当工作人员联系到受害人时,当事人却拒绝接受援助。“孩子才一岁多,但男方动不动就对女方打骂,最严重的一次打断了三根肋骨。”工作人员回忆。
  “在很多家庭里,有一些受害者希望委曲求全,不懂用法律阻止家庭暴力。”工作人员说,有些受害人等到孩子上大学或者成人以后,才投诉遭受家庭暴力要求离婚,而现实却是,“如果在有家暴的端倪后就寻求帮助,可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伤害。”
家暴举证 难在哪儿
  ■施暴人否认
  警方出警记录只能证明双方当时有过争执,至于打斗程度等易被施暴人否认,没有详细记录,不能就据此认定构成了家庭暴力。

■暴力没有持续
  暴力行为没有持续性、后果不严重,施暴人认错态度非常好,那么在第一次提出离婚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也不能将其作为离婚的理由。

■动机难以判定  
  有一些为家长对孩子实施暴力的情形,但考虑到在对孩子管教过程中也可能有打骂行为,所以在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家暴这一问题上,法官十分慎重。
        本报记者 马云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