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桑火烧寄深思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一思
圆如满月色微黄,
炒面调油巧配糖。
遐迩传名少得利,
循源谢氏点心坊。
这首小诗描写的是我的家乡龙桑寺镇的风味美食——糖酥火烧。
这镇很小,但历史悠久。据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人困马乏之时在此地的一棵桑树下睡着,巧被一蝼蛄拱醒而逃脱一劫。后来,人们陆续在此建寺设集,刘秀也做了真龙天子,于是几经变化,便有了龙桑寺的美名,又有了龙桑寺糖酥火烧的美食。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才六七岁时,每每遇到集日,便娇嗔地缠着爷爷一块儿去赶“寺上集”,目的就是吃上一个龙桑寺街东头大桥处火烧店的糖酥火烧。到了集上,在爷爷一句“给,吃吧,自己好生玩”中,满怀期待地接过爷爷手里那个热乎乎的糖酥火烧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每每这时,望着这黄酥油亮、香甜芬芳,酥而不碎、焦而不糊的糖酥火烧,我总是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咀嚼,任味蕾的欲望在舌尖上肆意绽放,慢慢享受,爷爷则忙着做他的事情。散集了,如果爷爷高兴,我“表现良好”,还会再给我补加一个,于是,祖孙俩有说有笑,各怀满足、一脸灿烂地共同回家,撒下一路欢声笑语。
说起这种糖酥火烧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或者更早的时候,一擅长制作各式糕点的谢氏人家自外地迁至龙桑寺石家村落户,便在家里开了一家点心作坊,后沿袭传至第四代孙谢思三时,他和邻村邱家的妹夫李登翠合伙在龙桑寺街东头开店,两人就将月饼和酥皮点心的制作技术整合升级,制成了既具有月饼香甜味道,又具有酥皮点心酥软特点的糖酥火烧,加上一年四季又皆可食用,于是,这火烧的美名越传越广,直至今日。
岁月悠悠。如今,爷爷已经去世多年,我也在外漂泊了近半生,一路走来,改变了乡音,衰老了容颜,吃遍了无数美食名吃,但总是觉得它们都没有家乡的,尤其是爷爷当年给买的那种糖酥火烧味道纯正、醇香宜人。所以,这浑圆厚实、醇香酥软的家乡火烧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萦绕在我的梦境里,活跃在我的舌尖上,成为我人生历程中最为难忘的一道风景。
我想,世间万物大概都是这样,唯有浸染了浓浓的亲情,才会留有最美的心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