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农场,办托管,开网店
一群“80后”正在通往新型果农的路上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静
眼看着烟台苹果值钱了,可六七十岁的老果农也快干不动了。伴随着果农老龄化问题严重的现状,烟台的果农中正悄悄兴起一批年轻果农,他们多是“80后”,也有“90后”。他们不像老一辈果农那样管理果树,也不会为了多卖几块钱奔走于各大市场,他们建农场、办托管、开网店,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新一代果农,摸索着烟台的新农业之路。
食品安全惹人忧 硕士回家开农场
2011年,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想找个像样的工作应该不难,而福山区的“80后”丛东日却选择回家种地开农场,当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的书“白念了”。
丛东日说,在国外交流时,跟当地的华人交流谈起“为什么不回国”的话题。很多人反映,鸡蛋居然是人造的,奶粉居然能把小孩喝出毛病,回来吃什么?喝什么?丛东日由此受到启发,看到了安全食品的巨大市场,毕业后毅然回家建起了农场。
“跑山鸡养大要养上八九个月,水库里的鱼从不喂食,养了两年多,最大的也就2斤多,怕玉米是转基因的,猪都喂大麦,苹果全年都不套袋,用沼液沼渣做肥料,种出来的苹果口感甘甜,果香浓郁,最大的亮点是无农药残留。”丛东日说,尽管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但保证了产品品质。从开始的几只鸡,几棵果树,到现在,农场已有2000多亩。
“跑山鸡卖到50元一斤,鸡蛋卖3块钱一个,苹果20多块钱一斤,价格与普通的相比翻了好几倍,但很抢手。”丛东日说,他从没在宣传上费心思,购买的顾客多是因为有吃过的人觉得不错,通过口口相传,大家主动找上门的。
果农老了,白领辞职办果园托管
“80后”李庆军原本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从事证券类工作,2012年下半年辞职回到老家栖霞,转身变成了“苹果王子”。与老辈子人不同,他不到交易市场与商贩讨价还价,而是瞄准微信平台,开始他的创业之路,并推出果园托管模式。
李庆军说,2013年初,运营近三个月的个人微信账号粉丝数为2000多人,情况较好的时候,运营的个人微信账号每月销售额达10万多元。目前,他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有10000消费活跃的粉丝,今年6月份在移动端口更是实现了樱桃销售3000箱。
如今,李庆军有了自己的团队,还成立了公司。但他也深切感到了农民的无奈,果农平均年龄大,果园全部在山体,机械化难以实现。终于,在2014年,李庆军推出了果园托管模式,就是帮果农管理果园,果农只需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
李庆军说,果园托管模式能够最好地解决利益分配,果农无忧、统一管理、产地联盟、农资供应链、降低风险、成本托管。截至目前,合作社果农已有268户,苹果1980亩,樱桃360亩。
抛开软件销售,开网店卖起苹果
今年苹果价格高,不少果农将苹果存入了冷库,等待商贩给高价。而栖霞的王乐将则每天在电脑前忙着整理订单,全年都在网上销售苹果。
王乐将是名“85后”,2006年之前,一直从事网络软件销售工作,接触网购比较早,网购经历也让他看见了线上市场的前景,“当时想这些东西在网上卖得这么火,能不能把烟台苹果也搬上来。”王乐将说,之后他便辞职开始自己创业,在网上卖苹果,后来慢慢有了自己的团队。
如今,王乐将所在的合作社有200多亩果园,每年生产150多万斤苹果,近几年果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他处理残次果的渠道,而成色好的精品苹果他全部通过网店在线销售,“现在一天交易量能达上千单,‘双11’一天就销售2万多斤。”王乐将说,他们的网站已经运营了8年,目前团队成员已有20多名,拥有二三十万个老客户。
一批新农人 正在崛起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果农把目光转向网上销售,特别是年轻人。记者在淘宝网首页输入“烟台苹果”关键字,搜索出7803件宝贝。据烟台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烟台在天猫、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注册的商户有5.4万户,占全省的9.1%,农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政府也大力扶持电商发展,烟台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将打造“烟台苹果”电子商务平台,预计2015年上半年上线运营。
除此之外,不少年轻果农还与旅行社合作,为游客制定了精细的活动项目,发展苹果采摘、农家乐等苹果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让游客在采摘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苹果文化。
烟台市农科院专家表示,未来农业也有可能发展成新型的现代农业,需不断培养新型果农,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苹果作为烟台的一个支柱产业,前景很广阔。以后苹果种植模式会不断变化,出现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合作社,甚至是家庭农场。
而这群新农人,正在通往新型的现代农业路上。
本报记者 李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