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摩挲女儿小脚的温热手掌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朋友来家看到门后垛的一大摞报纸问我:为啥单单收集《今日烟台》?
  我就跟他讲原因:刚刚从部队退伍回老家等待分配工作时,因为喜欢跑图书馆翻报刊解闷,很快和管理员大姨混熟了,有机会参加一个读者座谈会。座谈会嘛,就是大家围坐一起谈读书体会、心得什么的,间或吃点东西喝瓶饮料。正当听得有点不耐烦时,有位地方报记者发言了,他的一番话引起我注意。他说由于工作关系,需要查阅地方报纸,结果他发现自己所在的这家地区报社资料室竟然只保存了近年报纸,往上追溯,存报为零,且无人能说得清楚。
  于是,他来到地区图书馆,一查,竟然也是只留存了近年的报纸。这位记者说,地方报刊,特别是日报、晚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特别是旧报,缺失难以复制。现在,人人都拿旧报当废品卖,若图书馆、资料室也不例外那还了得?
  “所以你就积累《今日烟台》?”朋友似乎不以为然。
  “那倒不全是。”现在这电子时代,很多报刊都有电子版储存,保存资料的事好像不用我操心。可是,咱一小白人儿,手头多“蓄水”,想滋润一下大脑的紧张神经,随时随地就解决了不说,这货色还有收藏价值。当年那记者的话我还记得,他说:你可别瞧不起地方报上的小笔杆子,虽然他们没有名记者、大作家名气大,那也是笔走龙蛇,其历史价值甚至文学价值都不容抹杀呢。
  我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有一个阶段专门收集一些地方小作者的小册子之类,时不时翻翻,挺有意思。
  扯远了,咱还说《今日烟台》。我随便抽出一份,呦,这是齐鲁晚报推出的山东公益专刊,封面居中一幅大照片:重症患者于宝芹即使在半昏迷状态中,也总是摩挲着女儿的小脚丫……那母亲温热的手掌如在面前,那爱抚胜过任何语言,不由得你不震撼。下面的大标题是《最后的相守》(11月5日B01版)。
  采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孙淑玉我没见过,拍照的摄影记者韩逸咱可认识。第一次见她是在商场负一层中厅的一个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她风风火火赶来,甩下背包,从扶梯下行举相机一气神拍。
  那气势,就像个假小子听到冲锋号,给我印象太深刻了。同去的伙伴都说韩记者“猛”啊!再比如记者姜宁,最近有分量的报道也没少写。
  说到这儿,朋友笑了:“我知道大连没有五毛钱的晚报,《齐鲁晚报》不光便宜,省版之外更有《今日烟台》相伴,而且净鼓捣真情实意的东西,你好好攒着,没事俺来翻翻啊。”
  我一瞪眼:“哈,美的你,想看自己订去!”
  芝罘读者 紫羽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