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去发现美的“矿藏”
2014年12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聚焦·李耀林(二)
  李耀林写生作品赏析
  ◇李耀林
  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1985年以来,创作的水墨画、油画以山水风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主题。创作大量关注都市环境、关注当代人心灵的油画和水墨画作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在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举办了“洗礼都市心灵”、“故园寻梦”个人水墨画和油画展,代表作有《长江之源》、《燕山日出》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政协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等多家报刊、专业杂志和网站,并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六盘山雄姿
  一直以来,采风写生是艺术家搜集素材、获得灵感、修炼技艺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是酝酿创作的很好手段。然而追求快速成功的画家们开始省略体验生活,闭门造车,当起了“宅男宅女”,抛弃了直面自然的体验过程,与真实朴实的生活渐行渐远了。但是,著名画家李耀林满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深爱,常年奔走于高原、江河、密林、田野之间,在博大丰富的大自然中去发掘美的矿藏,发现美的元素,探索绘画中美的精神之源。
  翻开李耀林一沓沓的速写小本儿,又惊讶,又特别,这不是画材店里那种精致华丽的速写本,而是仅有6厘米高、12厘米宽的小本,像细长的小纸条,摊在手掌心里一页一页的翻看别有一番滋味和意趣。李耀林说:“我的速写本更像是记者的采访本,把这小本揣兜里,随手拿支笔,五分钟的闲暇可以画,几十分钟的空隙也可以画,简捷实用,在差旅、活动、游览途中随时可画,讲求效率,这些随手记下的东西朴素、纯粹又生动。”
  李耀林的写生既追求自然之美,同时也是他现场真实感受的一个记录,通过写生,他不单是画山水的形象,更是去观察和思考自然山水与绘画山水之间的距离和联系,去认识、提炼山水间的精神力量,在感受、观察真实大自然的同时,探索和构筑自己的绘画艺术之道。在李耀林看来,写生不仅仅是搜集素材,更是锻炼观察能力、捕捉能力。走进大山,有时探索到了美的矿藏,发现了美的薄纱身影,有时不知神灵玄机所在,漫游荒野而茫然。古松的坚毅挺拔与细柳的婆娑,白墙黑瓦的灵秀与青砖灰瓦的厚重倔强,坚石巨峰的崇高与草坡小路曲转的温情,都需要眼睛看、心灵的触摸、精神的提炼和造型艺术语言的描述和表现。大自然纷繁多样,变化莫测,绘画中的点线面和空间色彩就蕴含其中。有时溢之其外,一眼便识。有时隐藏其中,需要画家的慧眼发现。有时相遇不察,擦肩而过,需要画家的敏锐感受、观察和觉悟。抓住、提炼、概括这些东西,要靠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良好的修养和长时间的磨练。
  李耀林喜欢把写生称作画家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他认为:画家还是应该从程式化套子中走出来,去发现新的矿藏,要有新的顿悟、新的提炼,最终能创造出新的画面,哪怕是长出新的嫩芽,就比画程式化套子里的东西收获大。他说:“真正的绘画艺术无法逾越这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所以我得认真扎实地去寻觅、去发现、去挖掘、去积累自己美的矿石,去从中感受、触摸美的精神之树。耐人寻味的绘画作品要有丰富的生活来源,有质朴的地域文化特点,有认真的艺术思考,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当绘画可以状情怀、状文化精神,大自然的山水与绘画的山水就有了精神的交融,艺术就有了魂魄,这是我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