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廊急需补齐品牌短板
2014年12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画廊作为市场上最为微小的细胞,是艺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济南、淄博、潍坊、临沂等地书画城扎堆,画廊聚集,交易额庞大,但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画廊却寥寥无几,相较于艺术文化大省来讲略显不协调。笔者将从海外成功画廊的经验谈起,了解国内知名画廊的经验,为山东画廊的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海外品牌画廊很“专情”
画廊是舶来品,由19世纪欧洲以赞助人方式演变而来,历经百年摸索,成就了很多世界级的画廊。如巴黎的法兰西画廊、伦敦的马勃洛画廊、纽约的佩斯画廊等,在长期的经营中,这些画廊蜚声全球。当然这些画廊也成功地包装运营了很多明星级画家,像伦敦的马勃洛画廊代理的画家马蒂斯、米罗、中国画家陈逸飞......在欧美很多国家中,签约哪家画廊将意味着画家的身价,也是画廊品牌效应使然。
筛选出艺术潜质高、市场成长性好的艺术家之后,不同于国内画廊的是海外画廊的投资具有周期性,一般不采取现买现卖的短期经营,而是投入大量资金,包装宣传画家,作长期投资和扶植。海外品牌画廊不仅在选择画家上具有专情性,在准确的自身定位和目标市场的细分之后,还具有国际视野,在全球不断扩张经营触角。成立于1970年代的美国高古轩画廊以雄厚的资金和全球12家连锁画廊成为现今美国销售额最高的画廊。老牌画廊在全球扩张方面也不甘示弱,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纽约佩斯画廊也将经营触角伸入北京,中国画家张晓刚和张恒在其代理之列。可见在经济发达,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开办连锁画廊,也是画廊铸造品牌的一个方法。
在不断夯实品牌的基础上,海外知名画廊还在国际知名的艺术博览会上不断露脸,使他们增加曝光度的机会,画廊把代理的画家推向国际,也是防范代理艺术家被竞争对手挖角的一种手段。
国内画廊,短线热炒成常态
相较于海外的品牌画廊,国内画廊的品牌建设之路走得比较艰辛。首先签约代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许多画廊与艺术家的合作都是很松散的关系,艺术家直接参与到市场中,与买家交易,这种短视的做法破坏了市场的秩序。而且画家在一个地区的代理画廊很多,北京艺门画廊的画廊主对此的评价是:“很多画廊在售卖同一画家的作品时,艺术家的作品就变成一个产品。此种现象不利于画廊品牌的铸造和艺术家的长期发展。”
现在知名度高,运营成功的画廊很多是海外顶级品牌画廊在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他们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抢夺艺术家资源。一部分是有海外画廊从业背景的人开设的,其中前波画廊即是典型,创始人茅为清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开办画廊,后于2007年又在草场地画廊区创办了北京前波画廊。他们的海外背景为中国画廊业带来国际画廊的艺术家代理制度和海外操作规则的范本。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别是经营当代画家的画廊在经营理念上接轨于国际画廊规范,注重品牌的优化和建设。对名家的渴求度高,在签约代理上,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名家资源稀少,迫使画廊挖掘新的资源,一些画廊开始着眼于美院的学生,但是为了迎合市场,追逐短期利益,画廊主往往要求画固定风格的作品,这样禁锢了画家的思想也难以树立好画廊的品牌。
前微软中国区副总裁美国人康如松在北京开办了缘分汇画廊,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和文化差异使他对目前中外画廊的运营模式总结的十分精辟。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西方的画廊专注于艺术家,建立长期的品牌价值。而中国的画廊是把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关注艺术品的升值,在乎的是‘这件作品在12—18个月内价值能否翻一番?’”这种急功近利的投机行为也制约着中国画廊的发展。
山东画廊品牌建设要
“走出去”与“引进来”
目前国内画廊整体上还是以短期的盈利为目的。就山东来说,画廊虽然在数量上可观,但是散户多、经营规模小、方向定位不明确、品牌意识淡薄,使得画廊在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上的地位没有得到凸显。
画廊经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组成人员有书画家本人,书画家亲友,书画收藏爱好者,无艺术品从业经验的商人,为了分食山东艺术市场这块大蛋糕,纷纷下海。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山东画廊相对落后,代理制严重缺失,多以代销为主,少有签约,仅是把画廊作为了艺术品交易的中介,导致了画廊没有经营方向,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经营的品类较杂,很多画廊在经营书画的同时,还兼营文房四宝,承接装裱工作,俨然成了艺术品买卖的杂货铺子,缺少品牌意识,最终难成气候。
再者,省内画廊私下交易比较严重。西沐曾经指出中国私下交易的成交额大约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的60%——70%。山东作为礼品画的交易大省,私下交易的比例更大,很多企业家、银行、商会直接扶植画家,画家更愿意直接接触买家,省略了画廊的中间环节,更加重了画廊代理制建设和品牌积累的难度。
目前省内画廊还在摸爬滚打之中,缺少一种机制来引导,自去年设立山东画廊联盟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今年由山东画廊联盟和齐鲁晚报联合举办的山东省优秀画廊评选活动就是山东注重画廊品牌建设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画廊联盟主席姬德君谈到:“为了打破山东画廊业目前的杂乱状态,山东画廊联盟引导画廊从艺术的角度来经营,监督画廊要树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经营理念。有计划的组织高端的展览活动及艺术交易博览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引导画廊‘走出去’学习国外画廊的成功经验。还要‘引进来’,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上,将国际上的画廊引进来,增加中外画廊互通有无的学习机会。”
目前山东有五六千家画廊,如何引导树立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姬德君建议:“画廊要摆正经营的态度,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要以长远的眼光找准艺术水准和层次高的画家,不急于变现,培养消费群体,制定相应的经营规范。在不断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山东画廊的品牌建设前景可期。” (胡敬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