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美与笔墨美相辅生辉
2014年12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初凡意笔”——赵初凡水墨作品回顾展12月5日亮相齐鲁美术馆
  1964年生于山东潍坊,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总参美术创作院艺术委员。擅长国画人物,工笔写意兼具,花鸟山水、书法篆刻、诗文多有涉猎。绘画始于工笔,后以水墨见长。其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军美展并多次获奖;荣获国家文化部美术“金彩奖”、“群星奖”;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军事博物馆等专业部门收藏。
  看了赵初凡的画展,第一印象是:作品展示了他非常强的造型能力。
  绘画是造型艺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要体现于造型画作的鉴赏,观者也是首先通过画面的造型而产生感受和知解的。显然,造型能力是一个画家多种艺术表达能力的基础,也是画家与观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
  中国画是以笔墨造型,中国画所使用的宣纸、毛笔、水墨,决定了国画是以笔墨美为特色的造型艺术,笔墨美与造型美相统一,才能使造型美与笔墨美相辅而生辉。
  作为水墨人物画家,造型能力的把握与控制尤其重要,他不仅要完成现实形象到绘画形象的转换,还要做到绘画形象的笔墨塑造,将笔墨美赋予形象,又呈现国画所特有的材料之美。赵初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真实准确,形态自然生动,是非常写实的。然而,他如此具象的形象塑造特性并没有妨碍笔墨特性的发挥,反而使人物造型通过酣畅的线条和淋漓的墨韵显得更加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赵初凡的水墨作品另辟蹊径,特立独行,是本于他对国画线与墨的挖掘研究。体现了他在笔墨语言方面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理念。他的笔墨由细而阔,直入曲展,随形就体,线面互换。在形体的勾勒营造中,充分展现了笔墨的独特魅力。
  具体一点说,赵初凡的笔墨表现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在行笔之中完成线面交替,让双勾与没骨跨界分合,实现了轮廓线与形体块面的连贯互动。这种线与面的转换分合是在一笔之中连贯进行的,这让写意笔墨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拓展。在笔墨造型上能做到线与面的分合互转,显然是一种突破性的成就。
  二是强调形体塑造与意象表现的相互关联,使得写实与写意并行不悖,浑然一体。笔墨美需要以实体形象作为依托,脱离了形象的笔墨难以立足。但若让造型牵着鼻子走,则会让绘画大失意味。赵初凡深知其中奥妙,依据形体而动的笔墨,在勾勒书写中顺势而为,拖曳出诸多变化。从追求造型转而顺从笔意,使笔墨由具象塑造上升为抽象表现,做到了既有形又有意。
  三是以书写入画并贯穿始终,凸显“写”在国画表现中的笔墨效果和文化意义。写,源自中国书法,是中国文人赋予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写是心绪意象的最直接传递。为此,古人宁可在形上含糊也不愿在写上迁就,写是中国画笔墨精神的灵魂。赵初凡作画,以写贯之,尽量避免涂擦描染等制作的成分,包括显示形体的体面也一概用阔笔写就。他画中笔路明确清晰,墨色厚润透明。利用宣纸水墨浓淡渗化的痕迹,一笔起止自分阴阳虚实。湿笔饱墨,相叠互冲,层次分明,从容朗畅。在他笔下,严谨的造型并没有影响笔墨的发挥,形体真实且能墨酣意足。
  艺术的本质是美,美,这在赵初凡的作品中已有很好体现。一个能够创造艺术美的艺术家的基本条件他都具备了。但是,我认为他目前的成就只是他前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就。我们交谈过,他并不满足于目前的这种个人风格,他还在不断地探索前进,他的更高成就我们大可拭目以待。          ●郭因(著名美术理论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