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购面前韩国人也不“爱国”了
2014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据韩国《中央日报》12月1日报道,11月28日是美国最大的购物业界促销活动“黑色星期五”,韩国数以万计海淘族盯着太平洋对岸的亚马逊等购物网站,用比韩国国内便宜很多的价格购买衣服、家电等商品。据推测,今年黑色星期五期间,韩国消费者购物额有望破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在价格面前,爱国心也已被抛在了脑后。
哀叹:
肥水流入外人田

  分析认为,预计到2018年,韩国消费者海淘花费有望达8万亿韩元,超过10万亿韩元也只是时间问题。韩国流通业界指出,“内需市场不断因消费停滞而缩水,再怎么刺激也没有好转迹象,但每年还有数万亿韩元资金流向海外直购”。海淘族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他们的消费地图反而在不断扩张,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日本、中国和欧洲等地。
  一名自称“6年资深海淘族”的家庭主妇申美真(音)介绍说,“最近不仅使用淘宝等购物网站,还会在德国和英国的网站上购物。”她结婚时购买的电视机和电磁炉等嫁妆都是海淘的,所有商品加起来总价比韩国国内便宜300万-400万韩元。“购物没有国境线,主要还是看价格。在价格标签面前,消费者不会有爱国心”。
  另一方面,海外企业也在积极做出行动,吸引韩国海淘族。不仅有购物网站推出了韩语购物指南,甚至还有快递企业包机飞往韩国,展开缩短送货时间的竞争。 
反思:
贸易保护玩不转了

  《中央日报》分析认为,海淘热潮兴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价格。在韩国商场内售价118万韩元的女士大衣在亚马逊上加上邮费、关税和附加税也只有70万韩元,便宜近50万韩元。韩国一位流通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美国等国家对服装、鞋类等消费商品征收2-4%的关税,但韩国的关税却高达8%。因此韩国的服装和鞋类价格必然会比国外高。” 
  此外,韩国的消费品开放度也非常低。美国和英国的消费品进口比例可达35-40%,韩国却只有9%左右。韩国政府最近虽然开始允许并列进口,但韩国国内市场依然是为数不多的独家进口企业通过与流通企业勾结垄断市场的国家之一。KDB产业银行研究员金大振(音)说,消费品价格差距是因为市场开放度太低,原因是流通企业没有在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上做出积极努力。  韩国岭南大学经营学院教授金尚显表示,“一直被局限于狭窄国内市场的消费者为了更理性消费,纷纷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因而催生了海淘热潮。不推出可以为消费者接受的价格政策,海淘热潮就会愈演愈烈,国内流通业界的顾客流失也会越来越严重。”   据环球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