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数十万元为流浪狗“安家”
花甲老人说“至少它们的冬天不会冷了”
2014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基地的志愿者和收养的流浪狗。 本报记者 孟燕 摄
     本报记者 孟燕

  寒冬已至,62岁的老太郝桂珍正忙着为基地内400余只流浪猫狗筹备过冬的物资。为了这些“孩子”,8年多的时间,她搬了6次家,花了数十万元,至今负债累累。
守护流浪狗8年多
被迫搬了6次家

  每到冬季,郝桂珍总要为基地的流浪猫狗募捐些过冬物资。近日,在英雄山赤霞广场,“关爱流浪动物”的主题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这是双目失明的明明,这是后肢瘫痪的坚强,这是曾被人虐待过的白虎……”郝桂珍眼里满是“慈爱”。从2006年冬天捡到第一只流浪狗开始,她已经在救助流浪动物的路上艰难走了8年多。
  这些年来,让郝桂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在被迫“不断搬家”。“最初是在白马山,狗舍在坟地里,呆了两个月,村里不愿意了说扰民。”郝桂珍表示,她又搬到了郭店的一个村内,呆了两个多月,已经建好了院子和卫生间。“房东为了撵走我们,毒死了4只狗,我甭提多心疼了。”
  此后又在港沟呆了1年,又搬回郭店呆了半年,之后去了仲宫西郭村,现在落脚在了十六里河扳倒井村。“没办法,总安定不下来,真希望能给这些‘孩子’找个持久的家。”
花完50万拆迁款
还借了20多万

  由于基地位置过于偏僻,爱心人士快递的狗粮无法送达,只能一次次往基地里送。在扳倒井村的流浪猫狗基地,公狗、母狗以及伤残狗都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狗舍内。铁丝网内,它们摇着尾巴,瞪着眼睛,开始叫起来。
  志愿者董淑贞一走进基地,就有不少狗往她身边蹭。这位55岁的阿姨做外贸生意,卖衣服时和郝桂珍相识。今年6月份,她们在高速路上截下一批流浪狗。“因为没有做好隔离,导致狗瘟暴发。”董淑贞说,那段时间是最难的时候,她早晨4点就来基地背着几十斤的桶打药,高温天里爬三层楼,一天消毒一次。
  “好在终于控制住了,晒黑了一层。它们不会说话,用那种可怜的眼神看着你,打上针后,就摇着尾巴,高兴地和你亲昵。”董淑贞感慨。
  现在基地一天需要100斤狗粮、30斤面条、30斤鸡架子。虽然常有好心人来送狗粮等物资,但对郝桂珍这样的退休工人来说,仍是负担不小。“50多万的房子拆迁款花没了,还借了20多万,但就是停不下来,看着可怜就得带回去。”郝桂珍有些哽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