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太平大刀,重达78斤
三百余年历史,积淀出咱济南土生土长的太平拳
2014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祖孙三代习练太平拳。
  始祖王翀宇画像。
     《红楼梦》曾提到:“众顽童也有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过一边的,也有立在桌上拍着手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这里的“太平拳”指的是趁别人不注意时打几下冷拳,因为打的是安全拳,故取名曰“太平拳”。那么真实的太平拳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太平拳传人王大庆和王永新父子揭开太平拳的神秘面纱。

  本报见习记者 孙业文       
 ●太平拳出自济南平阴县
  “济南现在有太极拳、八卦掌、咏春拳等许多拳种,但是他们都不是出自于济南本土,太平拳则是咱济南平阴土生土长的拳。”王大庆说,太平拳诞生于济南平阴县的孔村镇,由王氏高祖王翀宇所创,是现在济南保存和传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土生拳种,但是由于历史和祖传原因,太平拳并不为大家所熟知。
  “从太平拳始祖王翀宇传武的康熙年间到现在,太平拳已经走过了360个春秋。”王永新说,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小拳种渐渐销声匿迹,作为山东省本土的太平拳却有幸被传承了下来。太平拳历史悠久,是中华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拳术的内容博大精深。
  “太平拳在过去都是祖传的,传内不传外,这使得太平拳充满了一定的神秘色彩。“王大庆说,在2008年之前,他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不愿意宣传太平拳。2008年,在浙江宁波举办的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表演中,他结识了中国武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李成银教授,在他的极力劝说下,他的思想开始慢慢开放,决定宣传太平拳。
  “太平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拳种,它有能力冲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成银教授说,他研究武术多年,像太平拳这样的拳种他还是头一次见,太平拳的兵器当中有一把重达78斤的大刀,普通人能够拿起来已非常费力,更不用说把它“耍”起来,再加上它是济南本土的拳种,研究和宣传它就显得格外重要。

 ●“太平王”王翀宇创立太平拳
  据王大庆介绍,太平拳是由清末民初的王翀宇所创。王翀宇生于1616年,卒于1712年,封号任侠,绰号“铁脖子”,颂号“太平王”,平阴县孔村镇孔村人。王翀宇自幼崇文尚武,练就一身好本领,他上为国家平叛治乱,下为百姓排忧解难,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少年时期的王翀宇就喜欢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一日,王翀宇与其兄路过石横村,见四壮小伙正在殴打一个老头,王翀宇看不下去,便与兄拎起路边的树枝冲了上去,与四人搏斗。一番打斗之后,王翀宇寡不敌众,眼看着就要败下阵来,就在这时,一个手持大刀的壮汉一声“住手”,众人停下。
  大汉了解了一下事情原委,原来四小伙不但住店不付钱,而且还偷了马料,老汉上去理论,四小伙便动了手。大汉让四小伙给了老汉钱和马料之后,便遣散了他们。大汉赞叹两少年的侠胆,便把他们收了做义子,教授其武艺,而此大汉则是当时告老还乡的西北大将军江朝柱。
  中年时期的王翀宇则是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平阴的匪患严重。某年腊月,平阴的四大山王联合围攻平阴城,县官刘升祚率军民抵抗,相持九日,百姓苦不堪言,王翀宇向刘升祚献一计:让平阴城的百姓用脸盆往城墙上泼水。由于是腊月天,水泼在城墙上瞬间结成冰块,平阴城俨然一座冰城。
  这时,土匪们无法用梯子攀爬城墙,士气低落,王翀宇趁机单枪匹马冲进匪群中,直奔匪首李黄天,取其首级。众匪见状,惊愕散去,平阴城解围。刘升祚上报朝廷,顺治皇帝赠其“任侠尚义”的大匾,百姓则亲切地称其为“太平王”。
  晚年的王翀宇仕途不济,潜心研习太平拳。王翀宇曾官居江南漕运总督,在平灭吴三桂叛乱中,功绩卓著,经安亲王岳乐举荐,朝廷传召调他进京面圣受封。王翀宇奉诏进京面圣途经故里探家时,因为民除害,烧死了皇亲李武忱,康熙皇帝大怒,下旨问斩。
  多亏安亲王岳乐、兵部右侍郎孙光祀等人出面求情,肥城、平阴两县地方官员,乡绅、百姓联名向朝廷上万民折力保,王翀宇这才保住性命,被削职为民,“铁脖子”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王翀宇轻仕如羽,回到家乡后,设馆授徒传武,福荫百姓,为了纪念他,百姓把“太平王”教授的拳称为太平拳。

 ●传承与发展面临不少难题
  “历代太平拳大师在弘扬太平拳文化,保持太平拳的传统武术本色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太平拳大师都要求弟子树立爱国信念、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王大庆说,提高太平拳弟子的学识修养和精神修养,也是太平拳的核心文化底蕴所在。
  “传承太平拳不但是教授拳术套路、功夫、功法,更重要的是传播太平拳武术文化。太平拳武术文化,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王永新说,太平拳已经成功申请了济南市和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努力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对太平拳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必然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武学理论体系,对丰富中国的武术理论研究和教学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对中国的武术教育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大庆介绍,传承保护太平拳,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习惯的不断变化,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创业,城里年轻人怕吃苦受累,练功夫学武术的人越来越少。”王永新说,由于场地、器材等设施条件简陋,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传承活动,经费紧缺,无力组织参加国内重大传统武术竞赛,太平拳的传承发展面临着重重现实困难。
●习武先习德 武德最重要
  “孔村镇历史文化悠久,当地人自古就有崇文尚武的习俗。”王大庆介绍,孔村镇不仅是武术之乡,也是受儒家文化熏陶之乡,早年孔子曾在这里教书,当地人为纪念孔子,曾把一座山命名为孔子山,再加上王翀宇的母亲孔氏是孔子后代,孔村镇的儒家文化传承得比较好,所以操练太平拳的武术家都非常讲究武德。
  “太平拳实战性强,如果教了无德之人,只能是祸害社会。”王永新称,他收徒弟有严格的标准,如果学太平拳,首先要学弟子规,要学会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让其懂得尊老爱幼,不仗势欺人。记者看到在教太平拳的教室里,有十几张小桌子,每张小桌子上都放着一本弟子规。
  “让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教过的所有徒弟当中,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都是本本分分工作,有许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王大庆说,对每个徒弟我都严格要求,告诉他们太平拳是用来强身健体的,不是用来打架斗殴的,如若违背,必严惩。
  “我们太平拳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讲究一个‘义’字。”王大庆说,太平拳讲究的是大义,把保护老百姓作为己任。

●刚柔并济 注重实战
  “太平拳徒手套路主要包括太平拳、太平掌两个,演练讲究刚柔合一。”王永新说,拳和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学拳不练掌,功夫不见长。练掌不学拳,未有授真传”之说。
  “太平拳有其独立的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功力功夫等,是一个较大的拳种。”王大庆说,拳术内容有三个基本套路:一是太平架,二是太平拳,三是太平掌;兵器套路有:太平大刀、太平大枪、太平大铲、太平棍、太平双锏等;功力功夫有:四石功、舞垫刀、铁砂掌、合盘掌、走五行桩、磨地、跑城走壁等。
  “太平拳器械练习,要求使用超过实战所用兵器的重量,独具重与长的特点,形成了稳、准、狠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山东传统武术特色。”王大庆说,太平拳的独家训练器械是太平轮,是用脚踏骑二十八斤重的木轮子,作为练抗摔、练平衡的独家练功方式方法。
  “兵器当中要数太平大刀最有代表性,刀重78斤。”王永新说,太平大刀分青、背、柄、叶、錾,刀总长2.38米,刀重78斤,需在长12米,宽8米的场地内练习。78斤的太平大刀主要是用来练功,一般真正上战场杀敌的刀也就是15斤。
  “太平拳拳术既有内家的柔,又有外家的刚,既有出拳快、发力重的优点,又具灵活、迅猛的特点,所以实战性极强。”王永新说,太平拳的拳法着重于採、摔、粘、拿、漏、打,掌法着重于:撩、砍、按、削、挤、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