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编儒学教材进课堂
将儒学渗透班级管理之中,成为辅助学生学习工具
2014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艳飞在给学生讲授儒学中的优秀文化。
     本报12月2日讯(记者 谭正正 通讯员 张观生) “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阳信县第一中学张艳飞老师将儒学精髓自编成校本教程《儒学智慧与中学生成长》,并通过讲授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提高学生和班级学习成绩的辅助工具。
  34岁的张艳飞任阳信一中历史老师,凭着自己对中国儒学的热爱,他发现古人所倡导的“仁”、“孝”、“德”等优秀品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严重缺失。任教近10年的张艳飞感叹,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于严厉的管理往往带有抵触情绪。“我去年作为艺术班的班主任,学习艺术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有时候一些个人行为往往影响一个班级的管理,深夜外出上网,偶尔打个架,令我很头疼,严厉的批评并不能让学生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张艳飞说。
  去年8月份张艳飞想转变思路,他开始将儒学中一些比较精华的东西总结出来,整理编辑成校本教程,通过教育学生养成聊好的德行来实现自我行为的自我控制。“首先我让同学们三省吾身,每天在纸上写下一天做了什么?有没有浪费一天的时光?做的事能不能轻松地经过自己的良知?”
  高一十一班的何丹告诉记者,有时候她想复制别人的作业,感觉没什么,然而当把自己一天的所做所为写下来后,时间一长她心里越来越受不了。“还不如老师严厉批评好受呢,最后也就严格的要求自己了。”
  儒学进入课堂在别人看来或许浪费时间,尤其是在面临高考的中学,考试不考还要占用课堂时间。然而一年多下来,张艳飞说他所教授的班级成绩明显好很多,其他老师也说孩子们的素质变高了,变得比以前听话了。“通过致良知来让学生自我剖析比批评学生更加的管用,无论是去年的艺术班还是现在的高一新生班,与同级其他班级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谓让儒学进入课堂,就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这样有了良好的德行,那么无论是对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我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