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社区救助点一年救助3人
虽大多未“开张”,但培养了居民的救助意识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区救助点厚厚的巡查日志记录几乎全是“无情况”。
  社区救助点工作人员。
     2013年11月,济南市救助站与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合作,以堤口路街道社区为平台,在其所属的十个社区建立社区救助点。记者探访发现,运行一年来,多数社区救助点并未“开张”,但辖区内居民对流浪人员的救助意识都有显著提高。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杰                            
  十家救助点八家没“开张”
  3日,记者分别走访了黄岗东路、胜利庄等社区居委会。杨萌是黄岗东路社区救助点的直接负责人,据其介绍,黄岗东路社区救助点成立一年多以来,仅救助过两名流浪人员。
  记者翻看黄岗东路社区居委会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巡查日志,发现巡查日志虽已填写20余页,但每页巡查日志的“巡查情况”一栏几乎都填写了“无情况”这三个字,只有在2月21日与4月11日的“巡查情况”中填写了“发现一名流浪人员,工作人员给予及时救助,并联系救助站给予帮助”。
  虽时隔已半年多,但对于这两次救助情况,杨萌还记忆犹新。“第一次是我们社区志愿者发现的,我赶到现场后,便带着该流浪汉来到居委会,给了他被子、饼干,救助站工作人员来了后,他便不再说话。”
  第二次是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巡逻时发现的。“我们把他带到居委会,他一会儿说被妻子打了,一会儿说被家人遗弃了……”杨萌称,发现的两名流浪汉神志都不太清楚,也都没有接受救助站的救助。
  黄岗东路社区居委会的辖区主干道包括:黄岗东路、无影山西路、无影山中路的部分路段。每天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按照既定排班次序,上下午分别巡逻两次,晚上则由社区内的热心志愿者巡逻。“我们的电话24小时开着,以便应急。”杨萌说。
  除了黄岗东路社区临时救助点,堤口路街道办事处还有另外9家社区救助点。随后记者咨询了其他9家社区救助点的救助情况,除胜利庄社区居委会于今年2月份救助过一名流浪汉外,其他社区救助点都尚未“开张”。
让居民懂得如何救助流浪者
  堤口路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称,十个社区救助点的志愿者人数从几百人到几十人不等,其中黄岗东路社区救助点的志愿者多达300人,胜利庄社区则有30人,“人员都足以覆盖到整个社区。”
  据济南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石国华介绍,社区救助点主要以辖区内的环卫工人为骨干,动员整个社区内老党员、楼长、热心群众等进行社区巡查。“人多力量大,单靠救助站十几名一线救助员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石国华称,社区救助点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宣传国家的救助政策,培养市民养成正确的救助意识。”
  今年65岁的王大妈家住西苑小区,她是黄岗东路社区救助点“银发志愿者”中的一员。据其介绍,平常买菜、逛街时,偶尔会碰到流浪人员,“以前不知道咋办,现在我会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救助,帮他们打救助电话。”王大妈称,社区救助点让社区居民了解了相关救助知识,关键的时候能给予流浪人员及时帮助。
  杨萌称,除了让老年人加入救助志愿者队伍,该社区还积极吸引青少年加入救助志愿者的行列。“青少年或许起的帮助作用不大,但加入到社区救助点,能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救助政策,正确帮助弱势群体。”
  石国华称,流浪乞讨人员分散在社区各个角落,仅靠济南市救助站、公安、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发现及时、救助及时、应救尽救。而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员优势,社区居民如果熟悉了相关救助程序后,能够将流浪人员及时送往该去的救助机构,这将大大简化救助程序。
业内人士: 社区救助点兼带“源头救助”职能
  据悉,早在2007年,苏州等地便成了社区救助点。此后南京、哈尔滨、合肥等城市便陆续试点建立社区救助点。这些城市的社区救助点都是逐步在增加,力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覆盖整个城市。
  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处理”的救助机制,突出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救助责任。“社区是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洪英称,社区救助点应加大救助职责,是救助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位居民的肩膀上。 
  济南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石国华认为,社区救助点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源头救助”。石国华称,社区救助点的工作人员除了巡查辖区内有无流浪人员外,还可以对辖区内日常无人照料的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老年人帮扶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辖区以及社区人员外出流浪乞讨。
  “对于习惯性外出流浪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力,对困难家庭帮扶、智障群体安置、家庭监护责任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会从源头上给辖区内乃至济南市的救助工作带来压力。”石国华称,济南市下一步救助工作的重点就在街道办事处、就在社区居委会、就在社区救助点,“我们强烈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相关办事程序的落实工作。”

专家说: “全民皆是救助员”大大提高效率
  “开玻璃店的,不能总希望别人家天天碎玻璃。”对于十家社区救助点八家未救助过流浪人员的情况,张洪英分析称,社区救助点如同玻璃店,“它的设立,起到的是应急防患作用。”
  张洪英分析社区救助点“剃光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区内确实没有流浪人员;二是流浪人员很少在该片区流浪。”但不管何种原因,她都认可济南市救助站设立社区救助点的良好初衷。
  张洪英称,限于人力、物力资源,救助员“往外跑”救助流浪人员的救助方式效率较低,而这种“全民皆是救助员”——让社区居民帮忙找流浪人员的方法,则能大大提高救助效率。“救助员处理站内救助事务的同时,还有社区居委会帮着自己找流浪人员。”张洪英说。
  对于这种救助模式,张洪英认为值得济南市其他街道办事处、社区学习。张洪英称,社区救助点以济南市救助站为中心,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都参与进来,形成了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救助模式。“全民皆是救助员,从社区救助点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看,社区救助点发挥了其积极的宣传作用。”
  最后,张洪英建议,社区居民在寻找流浪人员的同时,还应尽量为流浪人员提供及时帮助。对于某些流浪人员,“或许一杯热水、一块馒头,远比劝导他们进救助站要好得多。”张洪英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