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类海外” 创新创业环境,向全球招才引智
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透视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创新创业企业和个人喜领奖金。
  走过阵痛期的王乐挺的公司已走上正轨。
     每年一度的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奖励大会,被誉为高新区鼓励创新创业的年度盛宴。11月29日,新一年度的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奖励大会落下帷幕,4127万元的高额奖金再度成为高新区创业者们热议的话题。实际上,除了每年一度的创新创业奖励,济南高新区已经搭建起了成熟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正是在这一平台体系支撑下,高新区敢于向全球招才引智。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人才引进:各类人才占济南市九成
  12月3日上午,在高新区科汇大厦里,高新区管委会组织的青年企业家访谈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山东网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网聪科技”),向企业创始人兼CEO王乐挺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管委会协调解决的工作或者意见。
  王乐挺是高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曾留学加拿大,后在美国硅谷长期工作。2010年,回国创业的王乐挺与海归博士李慧民成立了一家专门针对智能化变电站解决方案方面的网聪科技公司。“去年我们的营业收入达到了890多万元,今年我们有希望达到2000万元。”王乐挺介绍,公司已经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时期,正逐步走上正轨,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离不开高新区的政策支持。
  据了解,除了国家对于拔尖人才的优惠政策外,高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对高层次人才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扶持,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享受人事代理扶持。”据高新区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经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将按照扶持资金1:1或5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配套扶持,符合条件的人才创办企业,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因流动资金不足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的,给予不超过2年的25%-50%贷款贴息;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后,前5年还可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新区连续7年累计拿出2.1亿元,奖励创新创业发展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随着来高新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增多,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2013年高新区投入300多万元,对位于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内的38套专家公寓进行了装修、改造,“人才公寓原则上以租为主,给予实物配租优惠,前三年免收租金。”目前,高新区还正在推进总占地750亩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建设,“希望能给海归高层次人才营造一种‘类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据了解,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0人,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276人,各类人才均占济南市九成以上。

助力创业: 引入“风投”助小微企业融资
  引进了人才,就需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努力创业了。“但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王乐挺看来,创业初期企业普遍会遇到融资难题。据了解,作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无形资产占比高、可抵押物不足的状况,而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导致了企业在发展初期很难融到资本,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国内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融资是很困难的,济南也相对缺乏这样的融资环境,除了高新区以及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外,我们公司目前唯一的融资来自国外。国内的投资公司在企业成立早期极少投入,初创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山东网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民博士称。尚捷科技的创办者张骏也有同样担心,“企业正在考虑融资发展,对于将要面临的困难,心里也是有所准备,如果能够融到资本挺过初创期的阵痛,企业便会驶向快车道。”
  实际上,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济南高新区在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项政策前提下,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有潜力的金融机构落户园区。据了解,高新区鼓励金融机构落户园区,按照注册资本金额及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予以奖励;区级财政配套600万元专项资金加入济南市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池,对符合产业政策及调整导向的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贷款,以风险补偿资金的形式予以扶持;区级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IPO及“新三板”拟上市企业按上市工作进度分阶段予以奖励扶持。
  为了让一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减少在创业初期融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高新区也加大了引入风险投资服务机构。在此次创新创业发展奖励大会上,高新区对科技服务机构设立了1050万元的补偿金额,作为投资损失准备金和贷款损失补偿金。而风险投资机构的引进已经成为最受科技型小微企业青睐的融资渠道。
  “为进一步扩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创新,高新区与驻区金融机构开展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先后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东方小额贷款公司、科信担保公司、天元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此鼓励金融机构多领域开发适应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灵活组合融资额度、融资期限、担保方式等要素,加快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灵活合体的金融产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正在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为园区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金融环境。
  据了解,截至目前,高新区银行、证券、风投、融资租赁等金融、类金融企业总数达到240余家。

优化服务: 合并机构取消收费,为企业减麻烦
  引来了人才创办了企业,再帮助企业度过创业融资的阵痛期,剩下的工作就是为企业搞好服务。目前高新区内各类企业1万多家,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优化环境成为高新区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课题。
  2012年7月16日,济南高新区向社会发布消息,在济南高新区登记注册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享受“零收费”,免缴的收费项目涉及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执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项目共19项。据了解,免收的这些费用都是企业登记、办理手续必缴的费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收费不在区管委会,而是缴纳到市、省或国家。高新区对入区企业实行“零收费”,是这部分费用由高新区财政替企业承担,每年可为入区企业减负600多万元。
  继落户“零收费”之后,近期,高新区商事登记联合审批“一表通”服务推出,是继续深化服务企业的又一重大举措。从整个审批环节由原来的14个工作日压减为4个工作日,企业负责人只需前往政务服务中心两次即可获得全部证照,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先从服务企业和群众出发,方便企业创新创业发展。”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商事登记联合审批“一表通”服务就是经过了高新区管委会深入调查研究,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局、公安、国税、地税分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之后,推出的普惠企业的决策。
  企业落户“零收费”优化了投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商事登记“一表通”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企业的质量,吸引更多企业来高新区落户。而为了减少政府管理对企业发展可能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高新区通过机构改革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食安办,成立高新区市场监管局。
  “新局成立后,一方面,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企业年检为年报等制度实施;另一方面,将企业登记、食品药品许可、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窗口进行整合,变‘多窗式’受理为‘一窗式’受理,将原来要在三个局四个窗口办理的证照,实现了在一个窗口受理即可办理完成所有申请。”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局联合税务、公安等部门,启动了商事登记联合审批改革,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探索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刻制“一表申请、一窗通办、部门联审、三证合一、档案共享”注册登记新模式,最大限度缩短了企业投资创业的时间成本。
  “过去对一家药品企业进行监管,需要由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分头上门监管,既给企业增添麻烦,又浪费人力物力,现在市场监管所上门一次就可以解决。”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局一办合一”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为市场监管局一家监管,通过优化服务为高新区创新创业减少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