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书法展,义卖作品助学”
只上过6年学的老许想让更多贫穷的孩子好好读书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许展示自己的作品。
  老许在刻苦练字。
  老许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毛主席诗词。
  老许长达20米的一幅作品。
     酷爱书法的许致全只上过6年学,年轻时因家庭条件所限,错过了当书法家的梦想。如今,退休后的许致全重拾年轻时的梦想,每天坚持练字10小时,仅用5年时间已有所成。他说,他想开个个人书法展,通过义卖作品的方式捐资助学,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得起学。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年轻时无奈与梦想擦肩而过
  在奥体中路舜华街道办事处北邻,有几处僻静的小房舍。自从钢材市场搬走后,这里被修建起类似四合院的精致房舍,不少出租做了商用。许致全的儿子在这里有几间办公室,因为父亲喜欢书法,小许就特意为父亲辟出了一间练习书法的工作室。
  老家潍坊的许致全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那时候家里比较穷,能读上几年书就很不错了。”许致全说,他有幸读到了“高小”,也就是小学6年。因为读书机会难得,许致全学习十分用功,尤其是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就梦想着当个大书法家。”
  然而,受家庭条件所限,读完小学之后,许致全就不得不辍学下地务农。1971年,许致全到南京服兵役。“一开始在部队上做了两年卫生员,后来做了文书工作。”许致全说,因为自己的字写得好,才被安排做文书,而做文书让他接触到了更多与文字相关的知识。
  1977年,许致全复员后到了一家矿上工作。从此,繁重的劳动让其基本上与书法绝缘,年轻时的梦想也从此与其擦肩而过。

退休后每天练字10小时
  5年前,许致全到了退休年龄,他的人生中心从工作转到了家庭。随着儿子在济南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和老伴也被接到了济南安享晚年,然而,老许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练字,重新学习书法。”老许觉得自己年轻时没条件没时间,错过了梦想,现在有条件了,也有时间了,可以重新开始。老许的想法也得到了儿子的支持,并专门为其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老许的书法工作室。
  从此,老许的生活中,除了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每天的时间大都用来练习书法。王羲之、张旭、二王、刘炳森……在老许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集和字帖,为了写好每一个字,他还找来了各类工具书:《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有时候看到一个字的写法,需要通过工具书查一下这个字的演变结构,对这个字有更深刻的认识。”老许说。
  老许每天坚持练字10个小时,因为习字时间太久,他的右手手指上都磨起了老茧。老许说年轻时错过了,现在要抓紧补回来。此外,每天傍晚他还会提上水桶带着自制的大毛笔到会展中心的广场上练字2小时。一些同样有书法爱好的人也跟着他一起来广场练字,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想办作品展,义卖捐资助学
  老许的书法作品在小圈子里越来越有名气,一些喜欢书法的人也经常找他题字。老许也毫不吝啬,有求必应。今年5月份,高新区书法协会举办的书画作品展在高新区文化馆举行展览,老许应邀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展,受到书法界同仁的赞誉。
  与一些专攻某一样字体的书法家不同,老许对篆、隶、楷、行、草等字体都有研究。老许说,写字就跟做人一样,楷书是基础,只有一笔一画地写好楷书,才能继续深入地写好别的字体。
  12月1日,在老许的工作室里,他将自己最为得意的一幅书法作品向前来观摩作品的市民作了展示。一幅长20余米,用楷书、小篆等各类不同字体写就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作品,引起观摩者的惊叹。据老许介绍,这幅作品他整整用了12天才写作完成。
  老许还有一个想法,他想找个时机搞一个书法作品展,将5年来他认为自己比较好的书法作品向书法爱好者做一个集中展示。“至少有近百幅作品,各种字体都有,有需要的还可以现场写作。”老许勾勒着自己搞作品展的设想。
  其实,老许想搞作品展还有一个心结。“年轻时因为家里条件限制,没能好好上学。我想通过作品展览进行作品义卖,捐资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上学,让更多的孩子好好读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