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湿地引来珍稀东方白鹳
文/图本报记者高雯通讯员孔维健史丹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核 心 提 示
  70多只东方白鹳在济宁过境,这事轰动了野生动植物界的专家,很多没见过东方白鹳的老专家,专程从北京、上海等地赶来,一睹芳容。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灵敏和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济宁拥有我省最大内陆湿地面积,是名副其实的“魅力湿地之城”。
东方白鹳停歇惊动动物专家
湿地公园建好了 规范管理也跟上
  济宁市虽是内陆城市,但属于湿地大市,15.24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居全省内陆湿地之最。
  丰富的湿地类型将城市环绕,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除了没有海洋湿地,其它类型的湿地将这里勾勒成湿地之城。谈起济宁保护湿地的历史,早在1982年,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南四湖鸟类保护区”就已经成立,这也是山东省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30多年来,通过对湿地的不断修复,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比较完好的保护,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为例,目前南四湖的水生植物已经恢复到接近原生结构状态,国家级保护鸟类大鸨、大天鹅、鹭类等戏水的乐园。
  今年3月,全世界仅有2000余只的珍稀保护鸟类在保护区内飞经停歇,这是近10年来在保护区单次记录到的最大数量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迁徙,70多只东方白鹳在济宁过境,这一事件轰动了野生动植物界的专家,很多从未见过东方白鹳的老专家,专程从北京、上海等地赶来,一睹芳容。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灵敏和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局长李会省说,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在此过境,说明济宁市多年来对湿地的修复与保护开始初见成效,全市已逐渐形成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29处湿地公园彰显多重价值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湿地比较高规格的保护,而对于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各县市区都在尝试建立湿地公园。”李会省说,近两年,济宁市的湿地公园建设多点开花、发展迅猛。截止到2014年11月,全市共有各级湿地公园29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18处,市级湿地公园8处。还有3处省级湿地公园正在参评国家级湿地公园,而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10大最美湿地”。
  湿地公园让湿地自身更具生命力,体现出湿地的生态、社会等多重价值。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曲阜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与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搭起生态旅游之路。正在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金乡县金水湖省级湿地公园,盘活九湖五河资源既有观光旅游价值,也使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最特别的湿地公园,当属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当良田遇难,煤炭塌陷地让大地满目疮痍时,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出现,为煤炭塌陷地治理趟出一条“变废为宝”之路。
  “煤炭塌陷地,有的还在持续塌陷,有的塌陷区的水域里有放射性元素,养殖和种植都不行。”李会省说,通过对煤炭塌陷地的资源调查,划分沉降区、稳沉区,邀请专家建立科研平台,尝试先种植蒲草、芦苇等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通过他们根系的吸附净化作用,逐步改善煤炭塌陷地的水质,进而研究浮床种植,逐步发展湿地经济。

  湿地公园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改善了周边环境,也拉动周边地产,更为市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各县市区都在全力保护湿地资源、兴建湿地公园。明年,济宁市计划新申报晋升市级以上湿地公园两处,其中邹城兰陵湿地公园、嘉祥吉祥湖湿地公园争取晋升省级湿地公园,曲阜、邹城等地再新两处以上市级湿地公园。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从法制建设、规范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加大保护管理力度,今年,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济宁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起草了《两个办法》和《济宁湿地修复技术规程》,意在依法治湿。
  “济宁市湿地公园数量和面积居全省前列,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急需统一规范,因此我们起草了《济宁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统筹全市湿地公园建设,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李会省说,他们还对全市湿地进行了一张图的初步设计,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将全市湿地类型、分布、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湿地公园位置等湿地信息直观鲜明的体现在电子图上,使之成为具有实效性的动态数据库,让全市湿地信息数据能够全面、有效的即时管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