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3100小时,青春闪亮讲台
农大学子郭送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最高荣誉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面对农村的那些留守儿童,郭送(右)努力和孩子们交流,打开他们的心扉。(图片由校方提供)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本报通讯员 周维维
  做兼职挣钱资助孤儿、寒暑假几乎都用来支教……在4日上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中,青岛农业大学大四学生郭送凭借在校期间支教达3100小时的突出事迹,获得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坚持三年,打开智障男孩心扉
  22岁的郭送是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三年前进入大学时,面对丰富多彩的的社团,郭送选择了一个名为“手拉手”的支教社团。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里,郭送和其他志愿者们就联系了城阳一家特教学校,每周三下午都去服务几名智障儿童。和郭送结对的是一名11岁智障儿童乐乐。虽然乐乐经常打人、抢东西,不过,郭送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向了解乐乐的情况,学习和智障儿童沟通的方法。“耐心地陪他聊天,玩游戏后,我发现他很想和别人交流,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郭送说。
  此后,除了寒暑假,每个周三下午,郭送都会坚持到学校和乐乐交流、玩游戏,一直持续到大三上学期。郭送说,在她和孩子长时间的接触中,乐乐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不再打人,不再抢东西,变得礼貌了、温和了。
支教一暑假,只有两天在家
  虽然寒暑假不去看乐乐,但是郭送也没有虚度。大一大二期间,郭送做过关注自闭症儿童、到城阳农村学校开信息课程等公益活动。在担任“手拉手”支教队队长后,2013年寒假,郭送和队员们一起前往滕州鲁能希望小学支教。
  2014年暑假,郭送又带领支教队到临沂的山区小学支教;2014年寒假,郭送和队员们又回到了滕州鲁能希望小学。今年暑假,郭送的支教队伍分了5支,她自己则带领两支队伍先后去了潍坊和甘肃支教。
  “暑假40多天,前15天在潍坊,后20多天在甘肃。回家就呆了两天。”郭送的这个暑假可谓“不是在支教,就是在去支教的路上”。郭送说,她来自章丘,作为一名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她的家庭也不富裕,但她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想尽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支教获评感动中国人物的徐本禹是她的榜样,因此,她也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支教。
干兼职赚钱,做公益不给父母添负担
  在郭送的同学看来,郭送感动他们的是,她能坚持不懈,而且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孩子,没有增加父母的负担。“她周末还干很多兼职,用挣来的钱资助了一个孤儿。”郭送的舍友小秦告诉记者。
  原来,在去滕州鲁能希望小学支教时,郭送接触到了一个孤儿。这个孩子家有姊妹弟兄三人,都跟着外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了解情况后,郭送每个学期都给孩子寄去300元生活费。虽然数目不大,但都是郭送做兼职一点点挣来的。
  “我觉得做志愿服务也要量力而行。我并不希望我做公益给父母带来负担。”郭送说。为了圆山区孩子的大海梦,今年暑假,她还把滕州鲁能希望小学的6个孩子接到青岛,游大学校园、逛青岛、赏世园会,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暑假。孩子们在青期间的花销,都是支教队员通过义卖报纸、手工艺品及向企业拉赞助筹得。
  郭送如今已经读大四,即将面临毕业。她说,即使走向社会,她也会继续做志愿服务。“这个荣誉,给我的是更多的责任。我也希望通过我能做的,来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岛城将评 星级志愿者
  本报12月4日讯(记者 李珍梅) 岛城优秀的志愿者将有一星和五星的区别了。日前,市文明办、市志愿者服务协会联合印发《青岛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对青岛市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优秀志愿者将有星级评定并被授予奖章。
  根据《青岛市志愿者管理办法》,青岛志愿服务网为全市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注册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志愿者要接受培训,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负责指导协调全市范围的志愿服务培训工作。
  《办法》还要求建立全市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注册机构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青岛市一至五星志愿者。星级志愿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青岛志愿服务网进行标注和宣传。志愿者注册后,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或在注册一年内服务时间达到50小时,可认定为“青岛市一星志愿者”,五星志愿者要求服务时间达到1500小时,或注册一年内服务时间达到300小时。星级志愿者还将授予奖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