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樯书画展在青岛受到好评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樯,山东邹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助教,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山东省“德艺双馨”书法家。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城市文联主席,邹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学术专著有《秦汉刻石选译》、《杞芳堂读碑记》、《济宁汉碑考释》、《山东省区域文化通览》济宁卷(合著)等。其中《秦汉刻石选译》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2011年起在《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开设“古碑新考”专栏。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并于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获奖。   邮箱:qft666@163.com   电话:13515375269
   李樯书画展序
画家简介
  2014年11月22日至24日,由北京凤凰岭书院、青岛市书法家协会、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承办的“李樯书画艺术展”在青岛市出版艺术馆隆重举办。
  展览由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院长毛智华先生主持。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市文联秘书长张伟,青岛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陈正星,青岛市出版艺术馆馆长乔敏,青岛市书协副主席杨乃瑞,青岛市书协副主席刘健,青岛市书协副主席、青年书协主席郭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冯云章,青岛大学统战部部长宋贵欣,青岛市裕丰园集团党委书记王德江以及社会各界领导、嘉宾共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张伟在致辞中说,李樯先生来自孔孟之乡,是一位学者型书画家。他的书画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又融入个人的才思学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书画创作探索创新的同时,李樯先生埋头于碑学研究,不急躁、不浮华,有三本碑学专著相继问世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时代能沉下心来做学问是很不容易的。 
  冯云章在致辞中说,李樯在书法、国画、碑学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修养、敏锐的审美思维、开阔的艺术视野。他根植经典,既循迩正脉,又独辟蹊径,是一位具有学者气质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学者,作品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由于近代以来文化断层的出现,书法家中的学者已如凤毛麟角。李樯勤奋好学,学问专深,成果丰硕,为碑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开幕式后举行了签名售书活动及李樯碑学研讨会。许多人对李樯先生碑学专著《秦汉刻石选译》、《杞芳堂读碑记》、《济宁汉碑考释》十分喜爱,签名售书活动异常热闹,为展览活动增添一个亮点。随后张伟、陈正星、乔敏、杨乃瑞、刘健、郭强、冯云章等专家学者就李樯先生的艺术成就、作品风格以及碑学专著等分别作了交流讨论。对李樯先生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1月23日上午,李樯先生受邀在青岛市柳岸书吧以四山摩崖刻石为例,深刻阐述了古代碑刻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著名书法家毛智华先生主持。李樯先生诙谐的表达、精准的语言、广博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思维,引来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书法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杜口)

  李樯是一个素养全面的书法家,于书法、于绘画、于碑学研究,均浸淫很深。
  当今人们很浮躁,李樯能沉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接连出了三部碑学专著,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三部书,足见其用功之勤,考证之审,腹笥之丰富,充分显示了他的学术功力。碑学做到这个水准,在全国并不多见。
  丰富的学养铸就了他书法的古雅与深邃,他的字主要取法于东汉碑刻,而又不囿于东汉碑刻,他在东汉碑刻这条主线上,又添加了瓦当、砖铭、镜铭、乃至魏晋南北朝墓志等等,使得他的字古意盎然。
  李樯很有才情,这一点在他的文章中随处感到,他能够把枯燥的考据类文章,写得让人心跳。反映在他的字中,也流露出他那份独有的创造天性,他的敏锐洋溢出生命的情趣和睿智的快感。不少人为了追求隶书的古拙,把隶书写得呆头呆脑,而他在古拙中流露出风流与浪漫,使得隶书生动活泼、充满稚气,这一点非常可贵!
  李樯的画,由字演变而成,自然而然,有民国以前的气息。当代中国画,多受西方的影响,涂涂抹抹,不见笔触,不伦不类,与文人的写意精神差之千里。李樯以文养字,以字入画,与古人的学习方法相合,其文人精神绵绵尚存,路子很正,所以看上去温文尔雅。
  有的人字写得不错,因学养不够足,束缚了发展;有的人学问不错,字没有写好,也很遗憾。李樯字好、画好、学问扎实,前景必然广阔,是当代书坛的佼佼者。 

曾来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