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们”如何回到温暖的家
不少流浪者拒绝救助,有的回家后面临生存难题,救助之外需更多保障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阿水见到亲人激动地流下眼泪(资料片)。  本报记者 唐菁 摄
     本报记者 臧振

  阿水到家了,但还有许多“阿水”仍在外流浪,如何将“阿水们”顺利送回家并妥善安置是救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来看,送流浪者回家仍面临许多问题。
家人不接收 只能继续流浪
  淄博救助站工作人员吕志远坦言,一开始,他们对家人接回阿水不抱太大期望。“我们每年都会送不少流浪者回家,河南、广西都去过,很多时候送到了却见不到他们家人。”
  “很多流浪者的家已经没有了,我们送回去,有的找不到家人,有的家人不接收。”吕志远说,去年他们把一位老人送回北京,而且找到了家人,但是家人不愿意接收。
  “千难万难,到家时最难。”淄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很多受助者抱着“终于要回家了”的希望跟他们坐上火车,到家之后却被家人拒收。“这对他们以后生活信心的打击非常大。”流浪者身患重病、家庭贫困、家庭不和谐等,都可能导致家人拒收。
送流浪者回到家,救助远未结束
  送阿水回家途中,记者也为阿水以后生活担忧,虽然二哥会养他,但他并不富裕,阿水身体截瘫,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以后如何生活呢?“送流浪者回到家只完成一个任务,回家后妥善安置才是重点。”淄博市救助站一负责人说。、
  据悉,我国的救助制度、送医制度、最低工资制度、五保户、低保户等制度筑起了社会最低的生存防线,而要让这些流浪者真正有所依靠,就需要把他们从流浪者变回社会的人,回归到社会保障中。
  然而现实却并非这么简单,户籍是制约流浪者重为社会人的第一道坎。淄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流浪者回家之后该怎么生活,如何让他们不再外出流浪,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流浪者中不少是乞讨人员,他们不愿被送回家,被送回老家,也会再跑出来,进而出现流浪——救助——再流浪的怪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