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一个月,77名老赖被拘
全市将针对拒不执行判决等三类犯罪进行集中打击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泳君 本报通讯员 周永恒

  12月4日,记者从全市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以及妨害公务等三类犯罪,将开展为期四个月的集中打击。
拒不执行判决,女子获刑两年半
  不久前,市中区法院审结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案件,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两年半。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2年4月21日,被告人朱某收到因其丈夫、儿子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款90万元后,未将其儿媳陈某、孙子任某依法所得的部分赔偿款分割支付。其儿媳陈某、孙子任某就赔偿款分割事宜提起诉讼,市中区法院于2013年3月8日判决被告人朱某支付陈某、任某人民币36.6万元。因被告人朱某没有履行该生效判决,经陈某、任某申请,市中区法院于2013年5月10日立案执行上述民事判决。后被告人朱某仍拒不履行支付义务,并将赔偿款中的23万元用于偿还其亲属间欠款。
  市中法院认为,被告人朱某具有执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遂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前十一个月,移送14起拒执案件
  据了解,针对“执行难”现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进一步加大了对逃避、抗拒执行为的制裁力度,先后对77人予以司法拘留,把1187个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库,使得其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担任企业负责人、乘坐飞机等出行工具方面受到了禁止或限制。同时,还对24名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予以刑事处罚。
  会上,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东说,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案件14起,近日还将移送30余起涉嫌拒执犯罪案件。但是,在法院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或其他相关人员阻碍执行、暴力抗拒执行,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合同、特殊身份等规避执行,长期藏匿逃债等,有的造成债权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疾病得不到救治,甚至有的造成债权人自杀,有的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以及妨害公务等三类犯罪行为。”黄东表示。
 延伸阅读 
三部门分工明确 严打拒执犯罪
  黄东介绍称,本次集中打击这三类犯罪行为,不仅对改善当前执行环境、缓解执行难问题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要切实提高对开展此次专项行动重要性的认识,要将组织开展好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来抓,务求实效。
  会议要求,全市政法机关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勇于弘扬司法正气,敢于排除各种干扰,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会议强调,对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公务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罪等犯罪的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全市法院要及时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移送。对法院移交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线索,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立案、调查取证、抓捕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要依法快捕、快诉;审判机关要依法及时判决,坚持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严惩处,增强震慑作用。
  本报记者 李泳君 本报通讯员 周永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