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背后的石油战
2014年1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周,卢布大跌导致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的消息传来。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看得出,这则新闻其实与美国近一段时间来对俄发动的“石油价格战争”不无关系。其实,作为二战后称霸世界近70年的超级大国,美国这么用软刀子“阴”对手,早已不是第一次。甚至早在美国坐上天下霸主交椅之前,石油作为一项武器已经被美国人玩得炉火纯青。本周我们就来谈一场众所周知的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石油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
  很多人一提珍珠港事件,印象往往是这样的:日本不作不死,惹谁不好偏要去惹老美,结果珍珠港一战虽然侥幸取胜,却惊醒了一个工业巨人,最终搞得自己“黄图霸业一场空”,挨了两颗原子弹不说,还把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扩张的成果都吐了回去。
  这个叙事本身虽然没错,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把决定对美开战的日本军政要员都想象成了“作死”的二杆子。其实,如果凑近历史一瞧,日本当时的主要决策者并非如此,反而从一开始就都悲情满满——比如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空袭珍珠港成功当夜,日本民众都在街上彻夜狂欢,他自己(据其老婆东条胜子回忆)却躲在家中痛哭流涕。亲手制定空袭计划的山本五十六更绝,从战争一开始就判断,日本从珍珠港取得的优势最多保持一年,后来果然言中。
  既然策划者都悲观如此,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打这一仗呢?答案很简单:被美国人逼的,更确切地说,是被美国人所操控的石油逼的。在二战前,石油是貌似强大的日本帝国身上最大的软肋,日本国内只生产其石油消费量的10%左右,剩余份额全部依靠进口,其中80%来自美国。所以当日本称霸太平洋的野心渐露时,美国人在1941年7月最终下定决心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日本一下就傻眼了——当时其石油战略储备共有4300万桶,只够维持战争机器开动一年半。换而言之,日本从被美国禁运石油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死缓倒计时的状态。
  在日本正式对美开战前,还有个段子,时任海军军令部长的永野修身跑去跟天皇汇报工作,说我们的石油只够用一年半了,只能打出去了。天皇问:打美国,有没有胜算?永野修身拍拍胸脯:三个月能解决南太平洋问题。天皇倒还真不糊涂,反问:当年打中国不也说三个月么?这都四年了怎么还没结果?永野当时就被问住了,沉吟半晌,憋出一句如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销其经济学时特爱说的话: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天皇顿悟: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破罐子破摔?的确,貌似光鲜的空袭珍珠港,其实从出发起就带上了“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当然,说石油问题只给日本带来麻烦是不公平的,它也曾给当时的日本带来过机遇,而且这次机遇就发生在空袭珍珠港过程中——美国人在珍珠港囤积了大约450万桶重油,这是当时供给整个太平洋舰队使用的。如果把它们毁掉,美军想获得新的石油供给就只能从几千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亚运来。毁掉这些燃油对日本来说其实十分轻松,按照后来接替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尼米兹上将的说法:“在珍珠港事件的过程中,只要用直径50毫米的弹头射入储油罐,就完蛋了。”如果这一切发生,根据美国人战后的测算,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至少要推迟两年。
  然而,在整个空袭珍珠港的过程中,日本军人却愣是视这些能扭转战局的战略石油储备为无物。这也难怪,只会放狠话、秀强硬、忽悠老百姓,而全无经济头脑,本就是军国主义者与独裁者的通病。
  在珍珠港背后的博弈中,美国人所重视的恰恰被日本人放掉。战争的走向,在开战的那一天起,其实就已注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