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名人立传——
古代先贤事,传入百姓家
2014年1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吉祥
  历史名人传记一直是图书市场的宠儿。比起“之乎者也”,更为通俗的名人故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
  在“国学热”的气氛下,书店里众多打着复兴传统文化旗号的书籍琳琅满目,出版市场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难掩泥沙俱下,优秀的历史名人传记越来越受关注与期待。
重量级历史文化名人传记频问世
  不久前,由中国作协主持的重大文化原创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二批作品问世,包括《颜真卿传》、《杨万里传》、《马致远传》、《王阳明传》、《蒲松龄传》等共计十部作品,作者皆为国内知名作家学者。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浩大,在2012年丛书工程启动时,丛书编委会与专家们反复协商,最终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中国作协首先提出一长串名单供作者选择,其中既有孔子、孟子、庄子等先贤,又有屈原、白居易、李白等一代文豪,更有阎立本、米芾、颜真卿这样的书画大家。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的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和编委会同仁为丛书确定了非常严格的写作原则,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价值,“首先史学主线必须真实,不能戏说;另外要有强烈的文学性,符合文学创作的要求。如果选题和大纲不符合这些要求,也通不过。”
  经过层层筛选,丛书编委会将众多当代文化名家纳入传记作者队伍。比如,为老子立传的是著名作家王蒙,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建明负责为司马迁立传;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则选择了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去年12月,丛书首批十部作品正式首发。包括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陈益的《心同山河:顾炎武传》、周汝昌的《泣血红楼:曹雪芹传》、徐刚的《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这些著作一亮相便引发了出版界的关注。首批十部作品中,以周汝昌先生的《曹雪芹传》引发的轰动最大,彼时,周老已经去世一年多,而该传记收入了他最后几年的研究成果。据说,在得知这一丛书的写作计划后,周老主动请缨,成为一段佳话。
  就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启动的同时,中华书局也在2012年9月推出了“中华名人传”丛书首批图书,包括《陶渊明传》、《范仲淹传》、《曹雪芹传》等。在新书发布会上,出版方表示,这套丛书同样有着为中华传统文化延续薪火的努力。
  而据担当《中国思想家评传》主编的匡亚明先生生前回忆,早在1942年,他从山东解放区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时,便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演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一句话后来一直被匡亚明铭记于心,1981年,他卸任南京大学校长后,立即着手编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匡亚明确定了入选传主的原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这套丛书历时20年,最终在2006年出齐了拥有200部传记的庞大丛书系列。
泥沙俱下,名家名作受追捧
  在上述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编撰出版的这些年,图书市场上关于历史名人传记的书籍多且杂,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此前历史名人传记一直被认为是写作中非常艰难的一项,它既要求忠于历史,又要求可读,更关键的是它对作者的思想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者任海平曾说,正是因为此,优秀的作家很少涉足名人传记写作,因而也很少有因为写名人传记而成名的作家。
  《百家讲坛》带火了一批历史类书籍,《明朝那些事儿》的流行更是让出版商看到了通俗历史读物的市场。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出版界欣欣向荣的同时伴随着的是泥沙俱下,一些历史传记为了追求故事性、可读性,游离历史真实,凭作者想象杜撰戏说了很多情节。
  “如果传记的写作对象太久远,作者文史方面的知识又非常有限,在创作中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对话的是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传主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是历史的丰碑,相关作品已经很多,能不能超越前人是对作者的考验。”何建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大浪淘沙,一些名家写就的历史名人传记越发受到读者的关注。河北作家李延青便推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传主人物性格的深刻剖析。“在写书时,仅各种文献典籍林语堂就参考了120多部。配上自然的写作风格,让人感受到林语堂对苏轼研究的深入,林语堂做学问的方法也可见一斑。”
  林语堂早有为苏东坡立传的想法,在他旅美期间,林语堂以英文写作了这本书,希望美国读者能够了解中国这位北宋大文豪。这几年,陆续有大陆出版社翻译再版《苏东坡传》,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语——“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在读者中流传。
  如果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难在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那么邓广铭在建国初写就的《岳飞传》则难在如何打破长久存在于世人心目中的固有认识。在邓广铭的《岳飞传》问世之前,清人钱彩编写的通俗小说《说岳全传》已经广为流行,上世纪80年代这本书被改写后冠以《岳飞传》之名印行,其中不少细节与史实不符。“对于很多读者把该书虚构情节奉为信史的现象,邓广铭先生深感忧虑。”学者姜鹏在一篇文章中说,作为著名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用充分考证解读了诸如“拐子马”、“十二道金牌”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并证明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被演绎与夸大了。
  说及大作家写作的名人传记,不可不提梁启超。作为晚清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梁启超对同样力主变法的王安石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在戊戌变法失败十年后,他写下了《王安石传》。“梁启超为什么要写王安石?因为直到清末,王安石变法的许多内容都不过时。”梁启超研究专家解玺璋担当了这本书的白话文翻译工作,在他看来,这本书至今仍不过时,“在那个纷乱的氛围中,梁启超是难得的清醒者,他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振聋发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