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就像饭一样,不吃不行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电影《亲爱的》中,田文军始终未放弃努力,甚至靠着“骗子”带给自己的希望,最终找回失踪多年的儿子。现实里,苦苦等待航班搜寻结果的MH370失联者的家属们,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以寻子为主题的电影《亲爱的》中,在一群丢了孩子的家长的聚会上,田文军分享了一年多毫无结果的寻子历程,心酸地说:孩子刚丢的时候,还有骗子根据他留在寻人启事上的电话骗他,这样多次之后,连骗子也不骗他了。后来他甚至期待着骗子的电话,因为“有个人骗骗你,好像也挺好的”,至少这样还有点希望。
希望,成为支撑影片中那些家长们继续寻找孩子的最大动力。而现实生活里,马航MH370航班失联者的家属们,270多天来,同样在靠“希望”维系。
12月7日,马来西亚政府表示,当局已经准备面对马航MH370和MH17乘客家属提出的诉讼。10月31日,距离MH370客机失联8个月,马来西亚籍乘客余运亨的两个孩子向法庭提起诉讼,控告包括马航、民航局总监、移民局总监、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及马来西亚政府5方。
MH370失联者家属的故事曾引起媒体的关注,报纸、电视、网络上不乏家属们愤怒讨伐的言语,或伤心无助的眼神,尽管多数人不愿面对媒体,但一些悲伤的故事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让人们感动或唏嘘。
其实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陌生。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每次大灾之后,媒体上大段大段的“催泪情节”。新闻需要“猛料”,家属需要发泄,公众渴望知情,信息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充斥在媒体上的这些故事,很能吸引一些人的眼球。但跟所有注定会沉寂下去的热点事件一样,航班失联逐渐淡出了媒体视线,人们能听并愿意倾听MH370家属们声音的意愿越发地小,整件事似乎已平息下去。
现在,除了家属外,没人会对失联乘客的生还抱有什么希望。事过270天后,漫长的搜寻过程,少之又少的航班细节,甚至让人们对于诸如分析飞机失事原因等技术性细节,也失去了持续关注的耐心。
但家属们仍在顽固地坚守着那点微弱的希望之光。他们的坚守,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希望就像饭一样,不吃不行。”正如一位家属所说,很多人现在是靠希望支撑,像一个梦,他们一直在梦里活着,可能某一天醒来,一切都会不一样。
媒体的报道,佐证着这一点。11月24日,一位河北籍失联乘客的母亲,突然打通了“儿子”的电话。原来是运营商在该手机号停用后,按规定转卖给了另一位远在长沙的女士,而这位执着的母亲一直不愿相信儿子不在人世,每天都坚持拨打,才导致了此次“灵异”事件。
这其实是一种“幻象”,家属们宁愿相信虚构的幻象,也不想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一位心理学家据此分析,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
这样的情况,在MH370家属中还有着其他形式的表现,比如他们更相信算命,并主动过滤掉算命先生说的不合自己心意的话,比如看到一只喜鹊落在窗前,他们可能马上高兴地认为,那是亲人依然活着的兆头……
如何关爱MH370失联乘客家属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难题。而对于他们的心理救助,在事故发生之初便已展开。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叫做尹璞的心理学家曾参与过这种救助。他陪着这些家庭“熬过”最初的一些日子,他的用心倾听,让家属们打开了心扉,“讲起曾经的轶事,讲起他们一起经历荣耀,一起在人前出糗……说着说着,笑中带泪。”
从事过多次心理救助的尹璞,对此早有认识:一些伤害将会继续下去,比如有的孩子变得健忘,有的害怕听到响声,甚至有的在做关于自由落体的物理题目时都会泪流满面。
一位曾参加过韩亚航空飞机失事后心理干预的志愿者曾说,出事后家属最需要的是陪伴,在最脆弱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跟他们一起分担。
但是,这样的陪伴和分担,外人很难长时间持续下去,一两周也许可以,一两个月呢,一两年呢?这种情况下,家属们“抱团取暖”就不可避免。
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家属们维系最后一丝希望,并互相鼓励支持。不过,一旦悲伤的情绪在群里蔓延,失去亲人的无助和悲伤感将会被几倍放大,这种情况在配偶群中尤为明显,因为失联的飞机上乘坐的多数是男的,留下的只有女人们消化那些悲伤,需要更多时间。
电影《亲爱的》中,黄渤扮演的田文军始终未曾放弃努力,甚至靠着“骗子”带给自己的希望,最终找回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田鹏。现实里,苦苦等待航班搜寻结果的MH370失联者的家属们,同样没有放弃努力。或许他们现在缺的,更多的是一份关注,一份默默的祝福。
“还有那些仍在关注我们的人,你们虽然无法做出特别具体的行为,但就是简单的关注让我们觉得背后还有大家的支持和关心,给予我们坚守的勇气,谢谢你们!”11月30日,网友“MH370家属”在微博中这样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