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道学”与“真性情”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金新
《晚晴楼联话》有云:“金陵‘光复’之初……某日,曾公(国藩)邀钟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楼中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公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书联赠之。”其联为:“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的梁羽生,在论及“散文入对,通俗如话,而又工稳大气”的对联时认为,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出他“真性情”的另一面,比读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有趣得多。以国人盛誉的家教经典《曾文正公家书》来反衬是联,委实令人耳目一新。
据说由中国大陆与台湾合资拍摄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于2000年首先在中国内地播出后,徐志摩的堂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徐炎说:“《人间四月天》违背历史事实,歪曲了徐志摩的形象……徐志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中的徐志摩不像一个诗人,而成了一个只会成天追逐女孩的‘花花公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系“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两词的合称,《五四运动史》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个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徐志摩是“干将”就不能有“男欢女爱”而只能有“伪道学”,此似乎与这场运动的主旨略有背道而驰。
每读情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总被一种“真性情”所感动着,林徽因不愧为徐志摩“茫茫人海中”的“唯一灵魂之伴侣”。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赶赴北京聆听林徽因演讲而飞机失事罹难于济南,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特为其写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要是换成以后的北大校长,作为教授的徐志摩大约或肯定祭了远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北大的“伪道学”旗帜。
人性是极为丰富的内在世界,性格是极为复杂的心理系统,“高大全”的“正能量”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我们不必欣赏曾国藩“赠妓女春燕联”,但也不要因此而腹诽《曾文正公家书》,盖因“高大全”比“伪道学”更可怕。
昔日,北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趣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嗣后竟然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幸亏当时的北大没有由于马楠的“痛斥”而高调表彰抑或破格提拔,不然现在的马楠可能是另一个模样,“荫庇”的结果,也许会产生一个将“真性情”深藏于“伪道学”之下的具有可怕心机的可怕女人。
一个不受“荫庇”的人,在“酱缸”沉浮而自生自灭之余,“人民性”备矣,反而极有几率一如佛语:“长成大树,荫庇众生。”
完美无缺的形象乃“扁平形象”,这“既脱离生活真实,也背离人性真实”,是公民意识下的大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