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黄河情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然

  前些日子翻看老照片,一张我们一家四口在黄河岸边的合影映入眼帘,母亲一边凝视着照片,一边慨叹:30年没看见黄河了!
  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正如当年的母亲、今天的我喜欢陪孩子旅行一样,融入自然,接接地气,是成长所需,也是热爱生活的本能表现。更何况,陪母亲看看黄河,还能让她夙愿得偿呢。
  我决定陪母亲再一次亲近黄河。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起来到了黄河岸边,母亲背手躬腰,踱步前行,摆摆手拒绝了我的搀扶。滔滔河水、滚滚东逝,双耳几近失聪的母亲热切地盯着水面,仿佛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叫人不忍打扰。过了一会儿,母亲席地而坐,双手不停地在野草和泥土上摸索着,那份满足与惬意无以言表,内心美好的遐想也是不言自明。
  说起来,母亲与黄河颇有渊源。初中时她从黄河北跨水来济南读书,每年往返数趟,作为村里唯一的女学生,母亲当年确实是抱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念头求学的。如愿考上大学以后,母亲定居济南,我小时候可没少听她讲黄河的故事。30年前那张合影,即来源于要探究“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么一个诗意的情节。
  养儿方知父母恩。丽日之下,母亲的驼背没有了在钢筋水泥背景下的突兀,与起伏的堤岸、涌动的河水自然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母亲的表情沉静而又生动。我悔意顿生:这些年,确实有些忽视了母亲亲近自然的心愿,总以为旅行等于远足,早已不适合古稀老人。其实,母亲并没有太高的奢求,只要能离开都市的喧嚣就好;而就连这些,她也从来没有主动提起过。
  我有些动容地上前拥住了母亲。母亲应该是觉察到了我的心情,悠悠说道:“以前总也不太明白‘上善若水’的意思,你看,这河水就这么无休止地淌着,谁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用不完的就淌到海里,变成水蒸气再返到地上来,对谁也不提要求,这可不就是大善吗?”
  母亲前些日子让我在她的个人遗体捐赠书上签字,我还很是勉强,甚至有些抵触。人们常把黄河比作母亲,今天一览黄河,我读懂了母亲的心。
  不知不觉中,我把头靠在了母亲的肩上。是啊,在自然面前,人类都很渺小;在母亲面前,你永远都是孩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