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展开幕
来看孙悟空的“前世今生”吧
2014年12月1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记者 霍晓蕙) 12月10日,《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这是动漫界对卡通明星孙悟空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规模化的展示。
50年前,中国动漫产业的巅峰力作《大闹天宫》全集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历史阶段摄制完成,但下集部分却因历史原因未能如期与观众见面,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正式上映。50年来,中国动画无论发生什么起伏、变化,《大闹天宫》的影响却始终没有停止。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大闹天宫》的前世、今生及其影响,再现了主角孙悟空的形象在每一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包括造型设计、线稿原稿、分镜头手稿、动画赛璐璐片、影片宣传资料等原始文献百余件,直观地呈现了这部经典动画的创作过程、历史价值及其时代影响。展览还首次对“卡通明星”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观众可以从民国时期至今的插图、连环画、火花、糖纸、烟标、磁卡、手绢、织绣等载体中,了解到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演变和发展。其中,民国时期西游记题材的香烟牌子、张光宇于1945年绘制的《西行漫记》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有观众表示,“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形象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
追溯《大闹天宫》的成长史,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用自己的故事,塑造自己的形象”。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表示,从万氏兄弟孩提时代自创的皮影戏《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掌心》开始,到1940年代孙悟空的卡通形象在《铁扇公主》中首次亮相,再到1960年代的《大闹天宫》,直至2012年3D版的《大闹天宫》,可以说,对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原型的不断演绎,贯穿了整个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它凝聚了中国动画拓荒者万籁鸣以及几代动画人的心血。虽然时间流逝,但孙悟空的形象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迄今为止最深入人心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漫形象。此次展览既是致敬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也是祝福中国动画沿着民族风格之路大步前进。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