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轶事一则
2014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敬群
  王献唐曾任山东图书馆馆长,这位齐鲁文化大师一年四季多穿一件深蓝色大褂,只是在冬季加上棉袍,生活简朴至极。所得薪水,半输于书市,家中吃喝接不上时,便将夫人的首饰典卖救急。且举一例:1930年夏,晋军入济,王献唐在隐隐炮声中卸任归家。路过布政司街的敬古斋书肆时,见到黄丕烈手校《穆天子传》和顾千里手校《说文解字系传》,他再也不忍释手,遂将解职所得一月修俸尽付书商。
  王献唐个头约有1.9米,脚也大,喜穿布鞋,因尺码大,市面上难以买到,常需到鞋铺定做。到了后来,便穿三儿媳安可荇做的鞋,又大又肥,走起路来别提有多舒服。济南解放后,王献唐任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经常到省内各地查看出土文物。据其孙子王福来在《记忆里的祖父王献唐》一文中记述:有一次,他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去看出土文物,头一天晚上到了县城,准备第二天到现场调查。在招待所睡觉时,将大褂挂在衣架上,夜里,大褂前襟被老鼠咬去了一大半,穿的鞋也被老鼠拖去了一只。第二天,县里的接待人员赶紧到市场上去给他买衣服和鞋子,可是根本买不到合适的,只好买了一双最大号码的鞋。王献唐一试,脚后跟放不进去,只好一只脚穿着旧鞋,另一只脚趿拉着新鞋,身穿那件少了一半大襟的大褂,坐着牛车到了目的地。在场的人都惊讶地注视着,纳闷他是专家还是乞丐?每当王献唐讲起这段事情的时候,总是和家人一起哈哈大笑。
  当时,读到这则学人轶事笔者感觉很有意思,就想弄清楚事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的。
  近日,读曲阜文士周凤羽《鲁人随笔》,不想在书中《我所尊敬的人》一篇中找到了另一种说法。文章记述道,大概是1951年夏,周凤羽当时在曲阜县文化馆工作。一个晴朗的上午,从大门进来几位客人,其中之一在四十五岁左右,瘦瘦的,穿着一件极为平常的玉白长衫,大襟上一个大大的洞,露着膝盖,不难想见是抽烟没注意被烧出来的。再看足下,左脚穿的旧鞋非常合适,而右脚却是一只新鞋,看起来很不合脚,因为脚踵还比鞋长出一大块,走起路来两条腿极不协调。从同事口中得知,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代文物鉴赏家,他心慕已久的王献唐先生。后来得知,王献唐在兖州下火车后,没有汽车可乘,只能坐牛拉的那种木轮轿车,土路颠簸,光顾了说话,不知怎么竟把鞋弄丢了一只。车子到了孔府,王献唐入办公室小憩,便立即请人去买鞋,跑遍全城,也买不到这样大尺码的鞋子。王献唐不以为意,就这样从从容容进入文物展室。
  王献唐烟抽得很凶,据其家人说他一天只用三根火柴,早晨醒来用一根,午饭后用一根,晚饭后用一根。也就是说,除了睡觉和吃饭,他就一支接一支地吸个不停。抗战时王献唐护送齐鲁文物入川,一次乘滑竿上峨眉山,在过一山涧时,竿夫不慎失手,滑竿跌落悬崖,幸被一株藤萝缠住。王献唐让竿夫速去找人来救,自己就躺在悬于万丈深渊的竹椅上,点燃一支香烟,开始吞云吐雾。这样一个嗜烟如命的“瘾君子”,衣服烧个大洞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起老鼠咬坏挂在衣架上的大褂的说法,似更可信一些。
  一件事情,两个版本,细节有别,各有所本,但其轮廓大体是清楚的。趣闻背后,读出的是大师超凡脱俗的风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