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邹平
2014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景一世界 
  一花一叶,一砖一瓦,或静或动钩织成一处处独特的风景,在每一处风景里走过,你是否听到她们低声的诉说,那些古老的故事,那些美丽的传说……
  大家都知道,在邹平有两个著名景点——范公祠和醴泉寺,研读历史,这两个地方都与范仲淹有关。
  醴泉寺位于邹平县境内西南长白山中,始建于南北朝后期,后圮。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
  范公祠,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宋朝的一代名相范仲淹而修建的。这是范仲淹的享堂,初建于宋治平二年,是由当时的知县韩泽主持修建的。修建时距范仲淹去世仅13年的时间。范公祠是全国第一个范仲淹纪念祠堂。在范公祠西面,有一个名为范公村的村子,它是范仲淹青少年时期生长和居住的地方。
  而醴泉寺是范仲淹求学苦读的地方,可以说是,他成一代名相的起点。在范公祠内有一幅画,讲述的就是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的故事。青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来到邹平长白山醴泉寺拜师求学。为了避免寺内的喧嚣,范仲淹便躲在一个山洞里面刻苦读书。这个山洞,后人称之为“范仲淹读书洞”。在醴泉寺南5里的簧堂岭,山峪纵深,古木参天冷有一石洞,相传当年范仲淹曾避寺中喧嚣来此攻读,世称“读书洞”,又称“上书堂”。由于他一心一意只为了读学问,而顾不上自己的饮食起居。一天下来,只煮一碗粥,等粥凉了,把粥划成几份,早中晚夜间分配着吃。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这也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远离喧嚣尘世,范仲淹毅然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名相。
  本报记者 王茜茜
  范公祠内一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