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泼空姐,与信用记录何干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反对旅客不文明行为是必要的,但相关的职能部门也要掌握好尺度,不要逾越权力边界。事实上,最好的应对措施还是法治,依法依规对涉事人进行处理,用法律的框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是长远之计。
近来,一则“中国游客大闹亚航航班致飞机返航”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国家旅游局13日发布通知称,已经着手调查核实工作,将依法惩处不文明行为,并拟将涉事游客不良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对旅行中的不文明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就行了,怎么又跟个人信用记录联系到了一起?而且,按照亚航方面发布的信息,乘客方与空服人员方已达成协议并妥善解决了矛盾,此时再对涉事游客进行“额外”的处罚,体现的恐怕就不是法治的权威而是部门的权力了。
的确,最近这几年“国人大闹航班”的类似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但引来旅游主管部门公开“出手”的非常罕见,从国家旅游局公告中的那句“严重损害了国人整体形象”,隐约可见通过相应举措“杀一儆百”的心情。平心而论,坐飞机出国旅游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有极个别的人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恐怕也在所难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走出去”,再加上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便利,此类事件的曝光很容易呈现上升趋势。
有关部门希望找到有效应对措施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处理旅客不文明行为的问题还是得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论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都得于法有据。就拿个人信用记录来说,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对“不良信息”有明确的规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显然不在其中。如果国家旅游局所说的是这份信用记录,那首先就得“闯过”法律这道关。当然,如果说的是旅游行业内部的信用记录,相关的信用污点会对当事人造成怎样的约束,又会不会侵犯当事人旅游出行等合法权利,同样值得考究。
事实上,这种将某些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与信用记录相捆绑的方法,在一些部门出台的所谓规定中并不新鲜,有将“拒绝强拆违章建筑”纳入其中的,也有把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其中的。运用“信用污点”显然能够加大涉事人的违法成本,为实现某些行政目标提供便利,但其本质上是放大了相关部门的权力,给涉事人造成法律处罚之外的某些限制。如果每个部门都把信用记录当成“筐”,公民任何过失都可能被记入“黑档案”,最终的结果恐怕是以权力架空法律,造成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害。
由此看来,反对旅客不文明行为是必要的,但相关的职能部门也要掌握好尺度,不要逾越权力边界。事实上,最好的应对措施还是法治,依法依规对涉事人进行处理,用法律的框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是长远之计。用贴“信用污点”标签的办法,将不文明行为与信用记录捆绑起来确实会更见效,但考虑到此举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以及权力架空法律的可能性,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