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就是在还债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谈到该不该防治灰霾,社会上有很大的共识;谈到如何防治,意见就不那么统一了。我们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过大,平时的治理速度又赶不上污染速度,欠下的环境债太多了。灰霾天气,正是环境对我们的报复。环境不是无情物,人对它好,它也对人好,人欠它的债,它肯定没有好脸色。我们不想要灰霾,就得善待环境,主动还债。防治灰霾,乃至防治水、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都是在还债。还债不单要出钱、出力,还得节制欲望,跳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思维,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按理说还旧债时不该再欠新债,可现实不是这样,一些地方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仍在想方设法上马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项目,仍在侵占山水林田湖;不少人固守粗放生产生活方式,不给生态环境喘息之机,旧债未还,又欠新债。如此这般,积重难返,谈何环境改善?
  还债,当然得量力而行。许多人不愿意因为治霾影响自己的生产生活,心情可以理解,政府出台政策也应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治霾的效果与我们还债的力度成正比,要做好与灰霾长期战斗的打算。
  说到底,改善环境质量,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平衡。以多大的成本偿还环境债,决定这一平衡何时实现、持续多久。(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武卫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