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外食材不达我国食安标准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赟     

  不少消费者为了追求质量安全和异域食品的原味,选择采购进口食材来烹制外国料理。然而,由于饮食习惯、国内外食品标准和监管项目指标不同,很多国外食材不能达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10月份不合格食品中,两批次来自美国的猪肉就被检出了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两批次猪肉产品是冻猪前手(带肘)和冻猪前脚,进口商分别是惠东县广海贸易有限公司和广州市雄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货量各为2.5吨,由于均被检出莱克多巴胺,两批次猪肉产品分别被退货和销毁处理。 
  另外,本次公布的不合格食品检出结果显示,用于制作味噌汤的日本神州一牌味噌原料,被检出总砷超标,6批次该品牌产品被全部销毁,总货量达到了1.5吨。记者在1号店购物网站上,发现了有神州一味噌销售,1公斤的商品售价约40元,销量达到了80多份。
  一个多月前,澎湃新闻有一篇讲食品安全的报道,提到日本作家橘玲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2008年初,河北石家庄天洋食品厂出口到日本的饺子引发中毒事件,进口方日本JT食品公司和销售方日本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文章同时提到,事实上,在冷冻饺子事件发生时的2008年1月之前的一年间,在日本共发生了1292件食品中毒事件,其中由中国产食品所引发的事件只有3件(包括冷冻饺子事件),其他事件的原因均在日本国内造成。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进口食品监察统计”数据显示,因为中国产的食材进口数量多,因此被查出不符合要求的数量也排在第一位,但不达标率仅为0.22%,低于平均值,而从美国进口食材不达标率为0.81%(2012年数据)。文章还提到,中国山东省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适合无农药、少农药的蔬菜栽培,这种花精力的耕作方法,适合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成本低廉的中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