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丁氏:
广施善举顺应时变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照丁氏后人丁梓元接受采访。 本报深度记者 刘帅 摄
     刘少华 北京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丁氏家族官员乡贤、文人学者名家辈出。纵观丁氏家族的发展史,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完备的宗族组织和强大的宗族凝聚力。《日照丁氏家乘》自清朝康熙年间丁旹初修,到目前为止已经修订了八次,此外,丁氏祠堂、族田也都十分完备。丁氏家族通过建立祠堂、设置族田、撰修家谱活动来达到“敬宗收族”,通过帮助家族中处于困境的家族成员来和睦族群,通过严格的家族规章来规范家族成员的个人行为,极大地增强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
  第二,广施善举,在地方树立了很高的威望。首先,丁氏家族乐善好施,在发生灾荒时不仅捐资帮助政府赈济灾民,丁昱、丁景等人还自己设立粥厂,发放粮食。其次,主持修筑城墙、改善水利的公共工程,在咸丰年间修筑城墙的时候,丁氏家族则完全主持了这次活动。再次,丁氏家族十分重视家乡教育事业,丁昱、丁守存、丁麟年等人屡次出巨资修建县学和书院,丁惟汾则自己建了一所学校。丁氏家族的这些活动,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临时性行为,而是整个家族绵延200多年的连续行为。由此,丁氏家族获得了乡人的认可,在当地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第三,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出应变。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面对巨大的变革,丁氏族人没有抱残守缺,而是适应新形势,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并出国留学。他们学习的大多是军事、商业等知识,说明丁氏家族的知识结构已经从先前的伦理型知识转变为技术型知识,从而蜕变成新型的知识群体。尔后许多人还接受了革命思想,参与到革命浪潮中,走上了更加高尚的救国救民之路。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乘。丁氏家族的发展史蕴含着国家的治乱兴衰、乡里的世事变迁,其成功之道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