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生发,时代中多元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与呈现”论坛在齐鲁美术馆举办
  12月5日,“初凡意笔——赵初凡水墨作品回顾展”在齐鲁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后,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许向群,解放军总参美术创作院艺术委员赵初凡,山东美协副主席于新生,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望,武警总队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李连志,解放军总政治部画家张力弓以及总参信息化部画家金永辉等七位艺术家,在齐鲁美术馆稷下学宫学术报告厅以赵初凡的创作为个案,就“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路径和多元呈现”进行了热烈研讨。
  许向群:
当代水墨人物画探索呈现出多元性

  当下是一个推崇个性和充满包容的时代,允许艺术的多样状态并存。但在多元发展的状态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当下主题性的美术大展因为受评委、趋势等影响,用工笔来作为绘画语言的画家越来越多,大写意的作品越来越少。著名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陈传席也针对水墨画本身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当代水墨人物画缺乏书卷气,画家缺乏知识,缺乏写意精神,过度的描摹和参考照片导致画面程式化,制作性比较浓而笔墨情绪较少等。
  说到创作探索,我觉得在艺术理论和创作技法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去画些精品力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等你绝对成熟的时机,就错过了很多东西。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我们部队的张道兴老师就曾经说过:人到六十岁以后,色感,手腕功夫都开始逐渐衰退,在盛年时期潜心创作,多干些“力气活儿”十分有必要,赵初凡便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很多精品力作。

于新生:
当代水墨人物画要契合当代,守住血脉!

  探讨当代水墨画是和传统的水墨画相比较而言。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反映,是艺术家对人的思维,社会的现状,科学方面的发现,这些反映出的形态也没有高低的对比。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反映的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在人们脑海中的呈现,产生当代的风格也是必然的。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影响与交融,当代绘画图式、技法、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在我看来,无论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发展,还是一定要反映当代,契合当代,守住血脉,坚持“天人合一”、“万物归一”,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就像大海,水墨就是源头,是根基,是融合,它不像西方绘画仅仅体现形和色彩,它体现的是哲学和对事物的感受。当下很多画家往往通过材料去表现画面,而不是通过毛笔、宣纸的特性表现,我觉得这样还是过于薄气。只有像赵初凡这样通过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性表现出的作品才是经得住推敲的。

赵初凡:
水墨人物画发展要保留传统精华

  中国画的材料是区别于很多创作的,中国独有的笔墨纸砚呈现出了材料的独特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我看来,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问题是画面的核心,中国用一种主观的眼光去看世界,画家把自己融入到绘画里,觉得画的就是“我”,不是别的,这是中国画很有特点的一方面。
  宣纸的敏感性和毛笔的弹性成就了笔墨的特性,笔墨在给人们传递出审美感受的同时又超越了笔墨之象给人以精神性的享受,笔墨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创作者的想法和表现技法,更多的是作者心性的流露。这就要求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既要传达出自身的艺术本质,又要有中国画的精神传统,表达出人们迥异的性格和多样的精神状态。书法也是中国画的独特特征。过去很多官员都是文人,他们对绘画感兴趣并且参与进来,把书卷气和骨子里的东方气质表现出来,“以书入画”提升了笔墨情趣和画家品格修养。现在社会要求创新,去做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很多根本的东西被丢弃了,比如书法,我认为中国画发展仍然应该保留传统中的精华,保留中国画最有技术最有文化的部分。
 
张望: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不要刻意,
顺其自然

  赵初凡的作品我之前看到过很多,他素描基础十分丰厚,功底不一般,而且不固步自封,能够不断的突破自己,有新追求,新尝试,有新意,我对这一点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也是当下艺术家十分需要学习和具备的。
  要弄清当代水墨人物画,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当代这个概念。当代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一代,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方式琳琅满目,百花齐放。有些专家说我们的水墨画没有经典的样式,也没有产生起决定性的画家,这些说法都十分正常,因为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当代水墨人物画跨越了很多,这种探索、思考、彷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一个过程。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思考方式都是融合的,我们在当下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没必要去刻意形成什么,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就好。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和成果是十分明显的,现在流行的新工笔就是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在探索中取得的客观成果。前几天我接触了一个法国的策展人,聊了很多,他很关注中国当代水墨的画家,认为:中国的艺术在世界上能产生影响的被大家关注的就是水墨画,由此说来,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就肩负着一种责任,也更有价值。我相信:随着这些有责任心且十分坚定的当代水墨画家的探索和努力,中国水墨画的前途会更加灿烂。

张力弓:当代水墨人物画
要以生活为根本,表达作者内心

  随着国家经济兴旺发展、艺术市场的逐步建立,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家们也逐渐地感受到了自己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在这些大量的信息的情况下,艺术家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呈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每一个时代的生活、风俗、穿着服饰都影响了每一个时代人物画的发展和表现。既然我们生活在当下,就要关注当下,水墨人物画在本质上是离不开当代人的生活的,最本质的还是要表达出作者的内心,强调作品的精神性。赵初凡即是如此。他从工笔到写意,都是在不断的摸索最能够“言辞达意”的水墨语言表现方式,他这种魄力和精神是十分值得人钦佩的,人这一生时间也十分短暂,就应该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由、随意,敢想敢干。
 
李连志:
水墨人物画家要积极探索,坚守责任

  水墨人物画从写意、写实、表现中一路走来,从传统走向当代,如何使当代水墨人物画既不丢失掉自己的文化种族身份,又能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探索出具有个人风范和时代性的水墨人物画风貌?从目前来看画家们都是在极尽所能。中国画的材料和探索都是切身的体验,呈现都是必然的,我们的绘画受到了不同阶段的西方绘画的影响,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障碍,包括材料、心理、文化上的障碍性,因为世界文化的通融,当我们潜心创作的时候,国外一些画家的作品涌进来与我们的思维发生冲突,我们只能被迫去迎接某些文化、潮流,我们的生活节奏完全是在一个受恩赐、排挤、刺激和毁灭的过程里。
  二十五年前,李小山曾经撰文写“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我当时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我认为:没有没落的画种,只有没落的画家,很多我们的同行、长辈们都在坚守中国画,所以我们今日来谈探索,谈呈现,更要谈坚守,谈文化精神,谈中国画家的责任和顽强。

金永辉:
材料拓展也是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部分

  我这几年在书画创作上成就不多,但我对材料十分感兴趣。目前当代水墨,尤其是人物画这方面类似性太强,好几十个人的展览,但是画面的技法、氛围以及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十分相似,这一方面突出了中国画简单、纯粹的特点,一方面这种拿来就用的现成材料也造成了画面的相似。
  在材料上,我国当代画家的研究方面比较缺失,零零散散,没有一个系统,中国画本身材料十分单一,如何让材料变得丰富,画面更有惊喜呢?事实上,古代很多画家就开始琢磨了。比如,梁楷、米芾的作品都十分注重生宣熟宣纸的运用,纸张经过浸泡后捞出来添加很多东西,然后通过阳光的暴晒、棍物的捶打等方法,让纸的韧性、材料、特质都发生改变,以便更好的来控制纸的运用和墨与纸之间的结合,直到最终呈现出非常丰富且逶迤的画面,这种画面厚重且具有独创性。由此看来,对材料的研究和拓展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探索方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