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绘艺术的“笔墨”精神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水墨青花的艺术精神·叶建新(五)
  ◇叶建新
  1958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杰出艺术家,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建国六十周年120米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艺术总监,建党九十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历程》艺术总监。
  □青花瓷系列作品欣赏
  陶瓷上的绘画创作最早可溯源至老官台文化时期,陶器上的装饰绘画是人有意识的对自然界事物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其中彩陶艺术还萌生了中国绘画艺术、陶瓷装饰艺术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元青花中也有大量根据戏剧故事创作的艺术精品。

明清以来陶瓷绘画的发展演变

  随着明清御窑制度与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比如粉彩、青花遵循着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有专门的人负责画瓷器口缘上的圆形,有专门的人负责勾勒花的轮廓,有专门的人负责晕色,也有专画山水、鸟兽的画工。明清两朝的御窑制度下,所有的制瓷工艺流程,包括彩绘,都在督陶官的严格监督下,按照皇家要求完成。画工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其身份和绘画没有自主性,皇权的统治,虽产出了诸多官窑精品,也扼杀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艺术精神,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在皇权至上的羁绊下,在分工合作的流水式作业中,瓷绘工匠很难在作品中倾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更遑论发挥艺术家的独特艺术个性。
  与此相对应的民窑,在清中期以后大为盛行,在制瓷工艺上,民窑虽远不及官窑,但在其绘画装饰上能看出一些洒脱飘逸之气,尤其到了清晚期,随着清王朝日趋没落,御窑制度瓦解,一批瓷画高手流落民间,与此同时,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间陶瓷艺术家开始了陶瓷绘画艺术的探索实践。譬如,王琦运用绘像方法绘一般瓷器之人物头面,仿黄慎写意技法表现衣纹,所画人物不绘布景,突出形态表情,别有趣味。又如,汪野亭创立了一种新的风格“汪派山水瓷画”。这一时期,陶瓷艺术家们卸下禁锢的枷锁,大胆的进行陶瓷艺术探索,通过借鉴其他艺术,与陶瓷工艺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的艺术风格。
  所以我认为,自晚清民国以降,陶瓷绘画创作与传统的陶瓷装饰分化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演化成两个门类。由瓷工画匠到瓷绘艺术家,人们越来越注重在瓷绘作品中表现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和精神,青花瓷绘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呈现为一种艺术创作形态,从而和传统陶瓷装饰区分开来。
  当前,在青花瓷艺术研究领域,可分为传统青花装饰艺术和青花瓷绘创作艺术两个范畴。历史上的青花瓷绘艺术创作有实物可考的可追溯至元代。现当代的青花艺术创作受到近代景德镇陶瓷艺术转型影响较大,与前人有较大的区别,更多地吸取了中国画的主流审美观念,结合陶瓷绘画的基本技法,力图在瓷器上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如何在青花瓷上表现中国画笔墨

  怎样才能在青花瓷上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据我长期对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与研究,体会到国画中的“笔墨”之内涵有三:其一,是指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毛笔和墨;其二,指的是中国绘画技法,即墨色根据笔法有干、湿、浓、淡、清五种形态变化,其亦是国画品评的重要标准;其三,是指文人绘画精神,亦即文人画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旨趣和精神追求。如,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命观、自然观、宇宙观和生活情趣等等。
  我虽早年与陶瓷艺术结缘,但毕竟不及诸位专家对陶瓷工艺的研究精深。关于青花瓷绘的一些工艺和技法在此不做过多说明,这些器物层的规则也是每位陶瓷艺术家所熟知的。我想谈谈对“青花瓷绘的艺术精神”的理解,也就是将“笔墨”作为第三层涵义来谈青花瓷绘中的笔墨。
  陶瓷绘画创作与中国画的相通处有很多,其中一个要点是,重在体现画家的精神世界。故,青花瓷绘艺术创作,无论是釉中还是釉下,均需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其一,作品本身是否为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再创造,正如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如此;其二,是否具备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装饰是可以无限复制的,而艺术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的风格只可延续, 却是无法复制;其三,是否具有艺术家独特的精神活动,即艺术创作从作品表面深入到作品内涵。

“新水墨青花瓷”实现技与艺的结合

  作为瓷绘艺术家,在青花瓷绘艺术创作时要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高度的人生智慧,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如禅诗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在寥寥数笔而成的青花瓷绘作品,反映自家心中的大千世界。正所谓“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遥岑叠翠,远水澄明,片帆归浦,秋雁下空,指掌之间,若睨千里,有得其平远者也。”将以小见大的哲学智慧、见微知著的生活感悟,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志趣高远的艺术追求,表现在艺术作品中,从而以青花瓷绘中笔墨间的变化以示自然之万千,独求高远心境是为青花瓷绘艺术的笔墨精神。
  有些朋友看了我的青花瓷之后提出一个尖锐的建议,为什么青花瓷不能表现出中国画湿淋淋的墨气?瓷坯上的绘画虽在技法上很多与中国画相通,但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是泥坯和宣纸吸水性的不同,决定了笔墨技法的不同,他们更希望我能在陶瓷上表现出中国画中的水晕墨染的效果,我曾在团队的帮助下做过一些实验,但都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终有一天,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陶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没有必要去将中国画搬到陶瓷上,一方面从技法层面上,它是没办法绝对搬迁的,另一方面,我们从事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应该将陶瓷工艺、装饰和自己的绘画技法相结合,去探索艺术家个人在陶瓷上绘画的独特风格。近年来,我结合自己和朋友的创作实践,积极尝试和探索出了“新水墨青花瓷”的概念,利用陶瓷这种载体,去表达属于陶瓷绘画的艺术语言,追求瓷情画意的笔墨精神。
              ●叶建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