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雅集追忆伟人光辉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4位名家参与邓小平生平题材创作展笔会
  12月5日,齐鲁美术馆五楼稷下学宫报告厅翰墨飘香,名家齐聚,以书画笔会的形式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参加笔会的书画名家有孙敬会、李承志、陈全胜、刘书军、张宏伟、张志民、梁文博、于新生、韦辛夷、徐永生、马麟春、杨枫、赵初凡、常朝晖(按年龄排序)共14位。他们现场绘制了《人民的儿子》、《远瞩》、《岱岳天烛峰》、《藤荫读书图》、《亮节高风》、《观道图》、《荷香》等十余幅作品。
  笔会现场,气氛热烈。由于是为“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生平题材创作展”设立的预热笔会,现场作画格外讲究立意。其中,张志民、刘书军、赵初凡合作了《人民的儿子》,军人出身的刘书军将邓小平以较为平实的绘画语言刻画的真实生动。而张志民和赵初凡用不同的笔墨方式围绕伟人形象补景。特别是张志民灵动又不失严肃的山水显示出他深厚的笔墨功力,画面整体隽永悠长,意境深远。最后张志民题“人民的儿子”,显示了对邓小平的亲切与爱戴。
  而另一画案旁,画家孙敬会和李承志同样以伟人邓小平为主体形象合作了《远瞩》,他们事先构思好小稿,又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碰撞,再对原稿稍作调整后动笔。孙敬会用他老辣的笔墨绘出传神的邓小平形象之后,由李承志执笔刻画远景江山和松柏,以“宏略力挽强国志,超凡胆识建辉煌”点题,烘托出伟人邓小平的坚毅性格和他对改革开放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由陈全胜和杨枫合作的《岱岳天烛峰》也在创作中。杨枫以近景的方式将泰山前山的山石刻画的坚实具体,右侧一拱北石向北斜出,引发观者的视线向陈全胜所绘的后山挪移。而由陈全胜完成的后山,以烟雾缭绕来表现泰山的雄奇壮美,在皴擦点染中将泰山的厚重雄浑体现出来,最后以碧霞元君庙收笔,使得整幅画和谐统一。
  短暂的笔会往往会影响创作的整体性与细腻度,而在梁文博和于新生的合作上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创作的自由度。简单的沟通之后,两位画家同时落墨,伏案作画。于新生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游刃有余,或细笔勾勒,或宽笔揉擦,率先完成画面的高士读书及书童的主题形象。梁文博将他标志性的紫藤置放于人物周围,设色古雅,怡情自然。两位画家合作十分有默契,谈笑风生间将这幅《藤荫读书图》呈现出来。
  同样表现人物的《亮节高风》是由韦辛夷和刘书军完成的。韦辛夷用单纯的线条勾勒塑形。在作画中,韦辛夷强调:“人物画是线的艺术,一根线要练一辈子,每根线要放在它该放的位置上,作品才能打动人。”而竹石,书童为刘书军完成,他用竹石来映衬主题,竹叶高低错落于竹竿之间,清劲秀美,超尘脱俗。
  而徐永生和常朝晖的《观道图》则为笔会增添了一股诗心禅意。徐永生笔下高古神秘的罗汉形象和作簪花问道状的童子,线条古风韵致,人物衣饰的流畅自然,而常朝晖用具有禅境的山水来衬托人物悠然乐道的精神,高情远致,越显气质高洁,给人以情操陶冶。
  除了山水、人物题材创作,张宏伟和赵初凡两位艺术家还当场合作了作品《荷香》,张宏伟的水墨荷花,以泼墨写出荷叶,双钩写荷花,写中带工,不施色彩,却更显清新明快。赵初凡在左上角作展翅的鹭鸶,打破了寂静的画面,生气活现。古人常以“中通外直”来赞美荷花,而这也是伟人在特殊岁月中所呈现出的可贵品质。
  而马麟春现场独自创作了迎风怒放的牡丹和独具个性的墨竹。他用富有变化的色墨绘出春风中牡丹的灼灼风姿,用富有层次感的笔墨写出了竹子傲雪耐霜的品质,讴歌了伟人邓小平在重大决策中作出的明智选择,使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
  整场笔会中,艺术家们手执画笔,或沉思,或行笔,不断交流碰撞。他们大都生于上世纪40—60年代,对伟人、伟人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精湛的笔墨展示出他们艺术创作的热情,表达出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敬慕情怀。据悉,12月19日—22日,“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生平题材创作展”将在齐鲁美术馆启幕,届时,大量以不同绘画形式表现伟人形象、反应时代变迁的精彩作品将呈现给观众,敬请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