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贤惠”归来兮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刘志勤
不久前,游览巴黎。漫步在法国总统府前的环形马路上,马路不宽,仅仅是两个车道。车辆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出现拥堵,一切显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走到临近香榭丽舍大街时,看到一家设在路边的餐馆。餐馆小巧雅致,餐厅内有十多张餐桌,但均已有了预订,我们只好在餐厅外面的餐桌落座。这里只能放下两排餐桌,中间是过道,虽然有点拥挤却也舒适。因为正是下班时段,路边人来人往,车去车回,但是没有丝毫嘈杂和混乱。用矮灌木隔离的用餐人和外面的形形色色的路人互不影响,仿佛都没有在意对方的存在。
这样的恬静安宁对我们这些来自拥挤不堪的北京的人而言,真是久违的梦想。沉醉于巴黎式的宁静中,我们竟然一时忘记点餐。服务员毫无催促之意,每次总是友好地暗示我们是否需要什么帮助。当我们询问哪种红酒最好时,服务员微笑着说,酒的美味首先要和当天的天气及心情相匹配,其次才是和所享用的食物互联。他推荐了一种品牌(在国内从未见到过)让我们品尝,的确清纯味爽。
我们周围有十来个餐桌,居然听不见大声喧哗,好像人人都在窃窃私语,恐惊旁桌人。这样的斯文让我们这些来自热闹国度的客人真有几分不适应、不自在,我们似乎总有点什么憋在心里想爆发出来。但是,看到周围的客人、行人都是那么平静祥和,我们的心境也变得异常安宁。太阳落山了,远处的彩霞渐渐退出天幕,华灯初上,行人依然匆匆,汽车照常川流不息,不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把天空映得绮丽无比。我们一边品着美酒,一边细嚼着美餐,真的希望时间能够暂时停止,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宁静”或许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德行,而能够享受这种宁静,则需要一种造化。
当我们正陶醉在仙境般的意境中时,我无意中看到旁边餐桌底下正卧着一只老鼠。这个老鼠个头不小,至少半尺长。开始,我以为是只死鼠,细看发现它正在呼呼大睡。我吃了一惊,感到不可思议,下意识地提醒旁桌的客人注意脚下。
原以为对方会大喊大叫、惊恐万状,我甚至为这两个女宾打抱不平,如果是在国内餐馆遇到这事,餐馆老板算倒大霉了,一场火药味浓浓的辩论肯定免不了,至少会和餐馆交涉,先找当班的经理,不行就叫老板来说明白、挖根源:为什么会有老鼠在此?为什么会让老鼠趴在他们的桌下,是不是老板想害死客户?是不是一直用老鼠肉招待客户……不把老板整成老鼠誓不罢休!最不济,这顿美餐不全免单,也得打个半折。如果不同意,就发照片上网,非让你老板“倾家荡产”不可!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在设计着各种版本的剧本,猜想着事件的最终发展方向和结局。但是,中国式思维在巴黎街头未能成真:旁桌的两位女士只是微微一笑,似乎不想让这件事影响了大家的食欲和清静的氛围,仅仅小声地把餐馆的服务员叫到身边,指了指脚下那只酣睡的老鼠,还做了个鬼脸,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服务员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急忙把餐馆主管急匆匆请过来。那只老鼠早已溜之大吉,消失在灌木丛中。
我原来认为会有一场“激动演出”的想法泡汤了,这么“大”的事,居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落幕了。这让看惯这类热闹的我们多少有些失落,因为如果换在其他国家,例如中国,这只老鼠肯定会成为一个“大剧明星”,用餐人决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大好机会”,肯定会和老板争吵、辩论,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都会搬到台面上来,而网络也会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无比亢奋!可是,在巴黎,在香榭丽舍大街旁,爱丽舍宫旁边的餐馆里,两个漂亮时髦的法国女士,一个肥硕的老鼠,多么好的情节素材,竟然静悄悄地结束了!
“客人失去了一个维权的大好机会”,同行的朋友不无揶揄的话引得大家会心一笑。巴黎尽管有太多的故事,但是,这个老鼠的故事却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我们对那两位女士由衷地敬佩和崇敬,被她们的“贤惠”所感动。
“贤惠”曾是中国人的传世美德,现在却似乎有些“久别难逢”的感觉。时下有太多的中国人早已经不知“贤惠”为何物,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在过度消费祖宗留下的一点点“贤惠”,为了一些微小的事争得头破血流、六亲不认。当人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一些琐碎的“维权”上时,却没有发觉自己也变得琐碎和猥琐不堪了。
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德行、一种品位、一种修养、一种尊重的载体。不需要有太多的历史沉淀和知识积累,文化同样能够灿烂,其实只需要一点点的“贤惠”而已。如今的人与人之间似乎被利所困、为益所惑,难得“贤惠”一下。然而,没有了“贤惠”,也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人情。“贤惠”是文化的灵魂,更是社会的精髓。缺乏“贤惠”的社会,一定是个没有人味的斗兽场!
“贤惠”归来兮!因为当今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贤惠”的回归。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