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让进门到欢迎常来坐坐
社工聂瑞同:做居民的“贴心人”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采访时,居民杨静来找小聂请教如何用微信。
◥整理档案,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出生于1989年的聂瑞同,如今是一名专职社会工作者,从2012年到现在,一直服务于中创开元山庄。他总把居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难题。在居民们看来,小聂虽然年纪小,但很多时候却是他们的“主心骨”、“贴心人”。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岩
无独有偶
与社工结缘
社区居家拜访、项目档案整理、社区活动修正……12月9日上午11点,记者见到聂瑞同时,他正在忙活着整理辖区失能老人的资料。他说,这是当天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小聂说,他2011年毕业于济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而选择这个专业也算是个意外。
高考那一年,小聂看港台剧,从电视里首次听说了“社工”这个词。没想到,高考结束后在报考专业里发现了这个很新鲜的专业,没多想,作为三个备选专业之一报了上去。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却傻了眼。“社会工作专业是什么?”他上网一查,据说社会工作能解决社会问题,帮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需求量很大。既然如此,那就读吧。
2011年毕业后原本从事了一份跟本专业无关的工作,2012年看到有招聘社会工作的岗位,没多想,小聂就报名了。自此,小聂就被安排到了中创开元山庄服务。
从不理解
到打开知名度
“开始,很多居民以为我们是骗子,那时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都很低。”小聂回忆说。
听说社区里一位王姓老人摔伤、腿关节也不好,小聂和同事前去探望,然而,老人的家人却怀疑他们别有用心。
“刚开始根本就不让进家门,我们一说免费义务服务,老人都说我们是骗子。”小聂笑着摇摇头说,这样的不理解还有很多。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工服务之后,社区里大部分人已经知晓了社工的存在。当然,一些成功的案例是社工得以推广的关键。
“现在再去这些当初不开门的老人家里,他们特别喜欢跟我们聊聊天。”经常在路上,碰上小聂他们,老人都会很热情地打招呼。
今年国庆节前,75岁的杨阿姨因为腿脚不便不方便下楼,得知这一情况后,小聂就和同事小谢一起,每天上街帮老人买菜,照顾老人。
80岁老人
会玩微信、上淘宝
“小聂,你快帮我看看,这微信头像怎么换不了?”正在记者采访时,中创开元山庄居民杨静来找小聂了。
先点这个、再这样……小聂仔细说明演示。“聂老师可厉害了。”看记者采访,杨静对小聂猛一顿夸。
为了丰富老年居民的生活,小聂帮忙在社区开办了电脑班、手机班,免费义务教大家。
“谁家电脑坏了,手机坏了,也找小聂,经常还上门服务。”小聂同事石庆华告诉记者,小聂细心地将电脑班分成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淘宝班,还针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分别培训,老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上。
“我这鞋怎么样,我这包怎么样……现在经常能听到老人们交流从淘宝上购物的心得。”石庆华说,更有趣的是,现在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仅会淘宝购物,还学会了用微信,没事还会从微信上跟大家聊聊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