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警方收缴假币90余万元
今年以来抓获嫌疑人13名,重拳打击假币犯罪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6月,警方破获烟台首例伪造人民币案。在该案中,打印机变成了印钞机,吐出大量10元“人民币”。 警方供图
     本报12月14日讯(记者 张琪 通讯员 徐忠) 近日,烟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向媒体通报打击假币犯罪工作成果,全市今年以来收集各类涉案线索140多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收缴假币90余万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交易行为日益频繁,假币犯罪也随之成为一种多发性经济犯罪,这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在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警力1200人次,组织对大型市场、商场等场所摸排检查16次,收集各类涉案线索140多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收缴假币90余万元,各项成绩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取得了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的新成效。
  今年4月,烟台市公安局与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建立打击金融犯罪协作联动机制,并吸收各商业银行为成员单位,成立了市级协作联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经侦部门广泛收集假币犯罪线索,建立专业的情报队伍,以大情报平台、警务云等情报研判资源为依托,整合各类现代化警务信息资源,不断加快情报信息化手段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加强情报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主动分析、主动发现假币犯罪线索,及时掌握假币犯罪高危人群状况,并有针对性加强阵地控制。
  加强警种协作,区域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经侦、网安各警种和基层派出所优势,实现多警联动、合成作战。针对假币犯罪案件嫌疑人大多流窜作案,犯罪踪迹往往涉及多个区域的特点,不断加强与各涉案地警方之间的协作配合,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效率,实现对假币犯罪的“围剿”。
A4纸上打出10元假币 烟台首起伪造人民币案破获
  本报记者 张琪

  2014年6月8日,龙口经侦大队在公安部经侦局反假币处和烟台经侦支队的支持指导下,成功破获了打击假币专项行动以来烟台市首起伪造人民币案。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面值75余万元的伪造人民币及制假设备一宗。
  该案中,龙口男子王某及其同伙,购买彩色打印机、烫金机等设备,在龙口某小区出租房内在A4纸上大量印制面额为5元、10元的假币,累计超过75万元,这些假币被销往广州等地,该小区保安发现了造假窝点,警方将其一举捣毁。
谨防不法分子耍花招
  从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情况看,不法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利用假币牟利,警方提醒市民学上几招防止上当。

  1、“找零”。不法分子以大面额假币购买小额物品的方式,骗取“找零”的真币。
  2、购物。不法分子多在傍晚或夜间光线昏暗时,直接使用假币在小商店、小摊点、农贸市场等地购买商品;或利用部分群众对假币警惕性低的特点,到农村集市、农牧山区等地购买农牧产品。
  3、“调包”。不法商贩以经营小饭店、小商铺或出租车等行业作掩护,趁顾客不备,用假币调换顾客支付的真币,然后谎称面额大“找不开”或钞票有问题(例如将假币撕掉一角),将假币退还顾客,请顾客重新支付。
  4、购买高档商品并“调包”。在高档酒店商品部、名烟名酒店等处,多名不法分子配合,先用真币付款,购买大量名烟名酒等高档商品,麻痹受害人;然后找借口(如怀疑烟酒质量)退钱;最后装作“回心转意”,再次提出购买。因前面已验过货币真伪,受害人放松了警惕,不法分子便趁机调包使用假币付款。
  5、“色诱调包”。有的地方称“仙人跳”,即利用女性勾引男性受害人从事色情活动,分散其注意力,然后由其他不法分子用假币调换受害人衣物中的真币。受害人一般离开现场后才会发觉异常,因羞于启齿,只好忍气吞声。 
  6、“丢包”诈骗。不法分子先将假币掉落在诈骗对象旁,佯装不知离开现场,然后有同伙出现,捡起地上假币,拉住诈骗对象到僻静处“分钱”,利用各种借口,将假币留给受害人,骗取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后离开。 
  7、“花边假币”诈骗。不法分子用少量真币冒充所谓“高仿真假币”样品,蛊惑受害人购买;然后在正式交易时,将大批裁剪好的花边纸(或花边冥币)捆扎,上下两面用真币或者高质量假币包装,诈骗企图购买假币牟利的受害人。
  8、使用假币进行非法活动。不法分子在从事赌博、非法烟草买卖、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时,用假币结算,“黑吃黑”。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如在婚丧嫁娶时用假币付“红包”,用假币偿还欠款等等。
  本报记者 张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