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舞台,农民展身手
鄄城51个农民代表队斗秧歌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鄄城12月14日讯(记者 景佳) 14日上午,鄄城县乡村秧歌舞广场舞大赛在一阵阵锣鼓声中拉开帷幕,来自全县17个乡镇51支代表队的上千名农民将参加为期两天的比赛。这项由当地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群体性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有力助推了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
  鄄城自古就有扭秧歌的传统,此前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和活动经费,一直靠着村民们的热情惨淡地延续。76岁的孙元忍是该县红船歌舞秧歌队的鼓手,他告诉记者,村里15年前就有秧歌队,但此前只是少数人参加,但近年来生活好了,政府不仅给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增添了文体设施,还给秧歌队购置了服装、大鼓和音响,扭秧歌现在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重要方式。
  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告诉记者,秧歌舞、广场舞是群众乐于参与的重要文化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又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正因为如此,为顺应群众所盼,今年以来,全县各级都把秧歌舞蹈队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进入12月份以来,各乡镇、街道陆续组织了初赛,一批优秀的秧歌舞蹈队脱颖而出。这次参赛的51个队,都是各镇的前三名队伍。伴随着阵阵锣鼓,参赛群众也都跳出了精气神。
  谷瑞灵表示,这只是该县乡村文明行动的一个缩影。自乡村文明行动以来,鄄城在全县农村大力实施“双有、双百、双千”工程建设,全县440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有文化健身广场和文体设施。目前,全县完成送戏下乡360余场、培训农村文化骨干500人次,远超预期。同时,全县完成送电影下乡5200余场,各自然村的秧歌舞蹈队有的正蓬勃发展,有的正抓紧培训。另外,每个村都设立了“四德榜”。
  对于乡村文明给农民带来的变化,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乡村文明行动是不是成功,核心就在于农民文明素质是否得到了根本提升,基层群众能不能长期受益。一句话,就是要让农民发自内心地笑起来。”为让农民笑起来,鄄城县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硬化、绿化,对农村房屋外墙也都进行统一粉刷。在环卫一体化方面,鄄城县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
  伴随着阵阵锣鼓,参赛群众跳出了精气神。 本报记者 景佳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