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来到这个世上,我就得让他好好活着!”
不离不弃,九旬老母悉心照料残疾儿子60年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人每天都要为儿子按摩。
  13日是陈美兰的生日,老人将办事处送来的蛋糕先喂给儿子吃。
   文/本报记者 李珍梅 片/本报记者 张晓鹏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如今已是头发花白的人,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的万玉治卧床60年,也耗去了母亲陈美兰一个甲子的时光。悉心照料病儿数十年,李沧一位90岁的母亲用不离不弃的守候书写了一个母爱故事。
儿子自小残疾,老母守护60年
  把儿子从床上抱起来,让他坐在床头;然后用兑好的温水,给儿子洗脸、擦手,并喂他吃早饭……13日早晨7点多,在李沧区振华路街道隆昌路社区一间居民房内,满头银发的陈美兰老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这对母子身上已经持续“上演”了60年。
  陈美兰今年90岁,她照顾的这个“大孩子”是她的二儿子。“孩子很不幸,刚出生不久就落下了残疾。”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说起儿子的不幸遭遇,陈美兰语气中依旧带着感伤。陈美兰育有4个儿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得病的是二儿子,叫万玉治,今年60岁。1955年初,出生两个月的万玉治突然抽搐、发高烧。焦急万分的陈美兰赶紧和丈夫带着孩子,奔向了医院。经检查得知,万玉治患的是小儿麻痹症。虽然经过努力治疗,还是落下了终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他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我就得让他好好活着!”从那一天起,陈美兰扛起了照顾儿子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60年。
喂水前先试温,每天抱起十多次
  陈美兰的老伴17年前就离开了人世。因为其他儿女成家后也上有老下有小,为此这些年来都是陈美兰和二儿子住在一起。不过,这个高龄母亲和残疾儿子的家,被老人收拾得干净整洁。
  “每天早晨给他洗漱完之后,我就开始弄点饭。”陈美兰说,因为儿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件事都离不开她。吃饭、穿衣、上厕所,陈美兰每天要抱起儿子十余次。每天做好饭后,陈美兰都是先给儿子喂完,她才开始吃饭。而这时饭菜也已经凉了。
  13日早晨,给儿子喂完早餐后,陈美兰再端起放了一根吸管的杯子给他喂水。不过,在给儿子喂水前,老人习惯性地喝了一口试一试水温,确定不烫不冷后,才递到儿子嘴边,喝完后给儿子擦擦嘴,就像在悉心照顾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现在他还经常晚上起夜,可能白天比较亮,他不大习惯,有时候有人来家里,他也不好意思。”说这话时,老人是微笑着的,语气中没有任何抱怨。陈美兰说,儿子其实很懂事。为了让她轻松一些,他每天很少主动要水喝,为的就是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只要我能行,就要照顾他”
  12月13日,正好是陈美兰的90岁生日,振华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带着蛋糕登门看望老人。“老人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照顾儿子,我们打心底佩服她。在社区里面,我们也尽力给她提供帮助。”振华路街道办事处马主任说。
  当天,陈美兰的其他子女也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庆生。生日会上,陈美兰给一口一口地给儿子喂蛋糕吃。因为知道当天是母亲的生日,万玉治也高兴地用并不灵便的双手拥抱母亲。
  “母亲对哥哥的爱,感染了我们整个家庭,家里没有人会因为哥哥残疾对他不好。”陈美兰的闺女万淑方说,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们都先想着带给哥哥和母亲吃。万淑方说,母亲的身体虽然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毕竟那么大年纪了,体力明显不支,耳朵也有点背。“前几年住平房时,只要天气好,母亲每天都会把哥哥抱到轮椅上,推他出去走走。”不过这两年母亲体力下降,快要抱不动了。为此,他们兄弟姊妹开始轮番抽空来帮忙。
  “我现在还能动,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去年街道办提出由他们出资将万玉治送到福利院,但这个好意被老人谢绝了。老人说,她现在还能动,还能为儿子做点事情,只要自己能行,就要亲手照顾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