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庄户剧团”带出文明乡风
110多支文化演出队伍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014年12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婆媳宜和不宜怨,再让三尺又何妨……”近日,在惠民县何坊街道大由村的人口文化大院里,该村的庄户剧团正在表演自编自演的庄户剧《再让三尺》,引来乡亲们一阵阵叫好声。这台戏取材于大由村的真人真事,讲述的是婆婆盼孙子心切和儿媳闹翻了脸,在和事佬的说和下婆媳重归于好,婆婆转变重男轻女观念支持儿媳退二胎指标的故事。庄户剧团在全县的良好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让政策深入民心。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耿文燕
忙时下地务农
闲时背词排练
歌曲联唱、三句半、小品、秧歌……演的是身边事,唱的是乡里人,台上演得带劲,台下看得入迷。村民由希武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一到晚上乡亲们只是在家看电视、打扑克,邻里之间交往少,有一点小矛盾就‘死顶牛’,化解起来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村里成立庄户剧团以来,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节目,村里的文化味浓起来,人们精神生活充实起来,团结互助、文明礼让的风气也兴了起来!
今年以来,惠民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扶持本土民间文艺团体,挖掘和培养农村文艺人才,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容方针政策宣传于娱乐中,受到群众交口称赞。惠民县目前拥有秧歌队、高跷队、戏曲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文化演出队伍组成的“庄户剧团”110多个,从事各类演出的演员2300余名,年龄从7岁至70岁不等,他们都是忙时下地务农、闲时背词排练的庄户人。
这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庄户剧团除了表演传统曲目外,还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创作新节目。由于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农村现实,“庄户剧团”深受村民喜爱。每逢节假日、农闲时节,这些土生土长的“庄户剧团”便活跃在乡村大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庄户剧团成为
农村文化主力军
“俺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俺这小小的庄户剧团,还参加过市里的文艺汇演哩!现在一有空闲,大家就聚集到村人口文化大院里排练文艺节目。编节目每天要翻阅各类报纸杂志,从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带起了村里学习的风气!”大由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广义介绍,新《条例》颁布实施这段时间来,村民心里对二胎生育间隔的取消拍手称快,高兴地不得了,现在大家正在加紧排演,争取在元旦那天登台亮相。
“凡是村里有结婚的,只要不嫌唱得不好,俺们的剧团就去捧场,分文不收。”村民由中华对记者说。由中华边说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需要演出的时间及注意事项,记者看了一下,演出都排到明年3月份了。
同样在史马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快板表演正酣。“十八大精神进农家,百姓心里乐开花;计生惠民政策好,国家补助真不少;出门有车,看病不怕……”浅显易懂的戏词,欢快的乐曲,加上演员精彩的唱腔和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咱庄户剧团小,责任可不小,弥补了农民文化生活的不足,还承担着传播婚育文明新风的责任,是咱们农村的‘文明使者’。我们剧团着手新编排了几个宣传十八大精神的节目,有小品也有快板,试演了两场,乡亲们都挺喜欢的,这不,周围十里八乡的都请我们去演。我们剧团下个月的演出都排满啦!”演出的间隙,该村庄户剧团负责人马建国高兴地说。
庄户剧团已成为活跃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主力军,群众也由台下的看客变为台上的主角,不仅愉悦了身心,更增进了感情,婆媳不和、妯娌不睦、干群矛盾、邻里纠纷等不和谐因素都在欢声笑语中被一一化解。
惠民县剧团在石庙镇臧家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本报通讯员 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