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收获
——拜谒胡适纪念馆
2014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胡适故居
   □许志杰 
  打开由胡适纪念馆买回的“要怎么收获”的字幅,字字斟酌,耐人寻味,斗胆揣摩,其下句我认为是“就怎么去做”。
  1957年8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朱家骅辞职,胡适以最高的18票当选第三任院长候补人,此后的1957年11月4日,蒋介石明令发表委任胡适为院长。当时,胡适寓居美国,因健康关系没有立即上任,而是由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代理院长。第二年的4月10日,胡适正式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可惜,时不假年,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还不到四年的时间,就于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发猝逝,享年71岁。
  物是人非事无休,当年胡适在“中研院”内的寓所,已被辟为“胡适纪念馆”,敬仰胡适先生的人们每天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驻足长望,追思先生影响至今的学问、才识……走进纪念馆,正在值班的是一位看上去20多岁的小伙子,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发现我们,当问他要不要买票的时候,小伙子才放下手里的书,摇头说“不要”。我看见小伙子放下的书是胡适先生的著作《尝试集》,便问:“你在胡适纪念馆工作,还要天天读胡适先生的书吗?”他说,他是在这里值班的义工,就是志愿者,工作之余才来。为什么想起到这里做义工?我又问了一句。他说,胡适先生是自己从小就敬仰的国学大师,在这里会感觉与大师距离很近,还可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先生的著作。胡适先生虽然去世50多年了,但到这里拜谒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陆来得非常多,也有从欧洲、美国以及南亚各国来的。他把一本来宾留言簿打开让我看,留言不仅有汉语,还有英语、日语、韩语,说明胡适先生影响之大、之深。
  胡适与“中研院”的关系渊源深厚,他和创办人、首任院长蔡元培亦师亦友,在创办之初胡适提了很多意见,并当选“中研院”评议员。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逝世,评议会依法推举三位候补人,胡适入围,由于他当时是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故未被任命,由朱家骅担任。所以,胡适在自己的就职致辞中说:“‘中央研究院’是我许多朋友的心血结晶。”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是胡适欣然回台湾上任并定居的缘由。
  胡适纪念馆坐落在“中研院”的核心位置,与同在院里的“傅斯年图书馆”和“李济纪念馆”相隔没有多远。关于胡适住所的由来,说法一直不一。在蒋介石委任其为“中研院”院长之后,胡适便准备回台湾定居。为了给胡院长盖房子,蒋介石表示要从自己的稿费中拨出一笔钱,余款由“中研院”追加预算。胡适知道之后深表不安,在给代院长李济的信中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胡适的意思是离史语所的图书馆近些,便于查阅资料,向“中研院”借一块地,自己出钱建筑一座小房子,若干年后就把这座房子捐给“中研院”。为此,胡适先生先寄上2500美金,表示“如有不敷,乞即市知”。事实上,胡适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来积蓄的一点稿费早已花完。他在美期间,唯一能够拿到固定收入的工作是担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年薪5200美元,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三年。有传说,胡适在美国逗留的几年,很大一部分费用靠蒋介石以个人的名义资助,从1951年到1955年,蒋介石通过他人向胡适送过九笔钱,每次5000美元。胡适自己曾经算过一笔账,他在美国每年的费用是6600美金,入不敷出。尽管他曾经寄过2500美元,即便那时台湾的物价不高,地皮是借的,这点钱是肯定盖不了那所房子的。最后的经费来源是这样的:蒋介石从其所著《苏俄在中国》一书外文译本的版税中拿出新台币48万元,不足之数,由“中研院”追加20万元新台币补全。
  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插曲说一下,没有其他意义。1958年2月20日,“中研院”为胡适动工建造房子,当年10月完工,总面积5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共165平方米,房子面积并不大,外观朴实简洁,有胡适作为一代文人之风范。纪念馆成立之初,凡是胡适先生生活起居的地方,一律保持原状。另外,住宅的第二会客室辟为陈列室,将他的中西文著作、手稿、信札、照片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分别陈列。胡适藏书太多,连衣橱内也摆满了书,可见,他的房子也实在不宽绰。纪念馆内也出售一些与胡适有关的书籍、笔记本以及手迹复制品。我买了一个胡适纪念馆制作的《尝试集》笔记本,精致之中透着文气,是我收藏的各式笔记本中较珍贵的一种。
  作为胡适纪念馆的一部分,胡适公园就在“中研院”大院的外侧路旁。1962年10月15日,胡适安葬,经“中研院”与台北市政府协议合作将墓园地区辟为“胡适公园”,于1974年2月完成,占地两公顷。园内有胡适先生墓地、胡适先生站立全身塑像。1975年胡适夫人江冬秀女士病逝,与早逝13年的胡适合葬。所以,胡适纪念馆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故居、陈列室和公园。
  我是把“中研院”和胡适纪念馆看做一个整体来参访的,甚至包括与之相邻的“傅斯年图书馆”、“李济纪念馆”、“吴大猷纪念馆”,我认为这都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一部分。2006年1月4日,“中研院”院士项武忠发表文章这样说:“自首任院长蔡元培先生筚路蓝缕创院以来,一直维持独立研究精神,为中华民族保持了学术尊严……胡适、钱思亮、吴大猷更维护南岗为一片学术净土。”打开由胡适纪念馆买回的“要怎么收获”的字幅,字字斟酌,耐人寻味,斗胆揣摩,其下句我认为是“就怎么去做”。后生无礼,罪过罪过。
  (本文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知名专栏作者,出版作品多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