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六)
2014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们按捺不住探寻神秘吴哥窟的心情,听导游做完大致介绍后即向主建筑寺庙山进发。穿过两个回廊后,我们进入第三回廊。我们先是进入一个开阔的庭院,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抬头望时,看到几个高耸的塔庙。这是吴哥窟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侧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正方形,整体像埃及的金字塔,但有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十几米,比我们刚进门的一、二层回廊台基高出一倍。一个身着蓝白裙裾的美女,双臂展开出现在塔庙下方的门楣中,夕阳西下,整个塔庙呈现暖暖的金黄色,脑海里立刻涌现金璧辉煌的字眼,我赶紧掏出相机,让这美妙的瞬间成为永恒。我们开始向美女站立的塔庙进发。据研究,塔庙发展的极致便是印度教神庙所特有的寺庙山,整座寺庙由外往内层层升高。事实上,整个吴哥窟便是建立在许多山峰连绵而成的山脉之上,其中以顶层的中央塔庙最为重要。吴哥窟的寺庙山结构除了均衡对称之外,上层按照下层的固定比例缩减,中心也往西侧稍微偏移,视觉上显得高大而稳定。每层建筑都以连续长廊和门楼、角楼形成近似方形的结构。最高的平台山建了五座塔庙,塔顶尖耸,形如待开的莲花苞,排列成梅花状,是须弥山上的五座高峰。其中又以高42米的中央塔庙为最高,离平地约65米,是平原上显著的地标,不禁是整个寺庙的中心,也是绝对的圣地。前往顶层,4个方位各有3组阶梯可供登顶。虽然高度只有13米,但陡峭的高度却达70度,艰辛地攀爬代表着进入圣地势必经过辛苦的历程。人们攀着绳索小心翼翼地登顶。登顶之后,眼前空间开朗了很多,保存相对完好的石制建筑,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我们面前。
  各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画廊相连。田字画廊由回廊和十字游廊组成。回廊分主廊和偏廊两部分,主廊靠外的墙壁分布着竖葫芦棂窗,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基点则分布着长方形无栏窗。主廊的内侧为立柱排,主廊上有高5米的拱顶,偏廊内侧排列石柱,半拱顶高3米。十字游廊有一走廊,二走廊,一拱顶,二半拱顶,左右各二排方石柱。田字廊的拱顶和半拱顶上铺陶瓦。画廊顶部的天花板上刻狮头蛇像,画廊和神龛入口有布满雕饰的门楣和三角墙。回廊东南西北四边的正中各有一座廊门,每座廊门有台阶下通第二层,回廊四隅的塔门,各有两道台阶下通第二层。置身其间,谁都无法不被如此巧妙的建筑设计、雕刻所折服,叹为观止。
  从顶层沿石阶而下,我和几个画家朋友走进吴哥窟的最外层回廊(第一回廊)西南侧面,墙壁上巨幅雕刻赫然呈现眼前,壁画呈现的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战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18天,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5兄弟军获胜),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西面北侧雕刻的则是诗史《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主要讲述阿育陀国王子罗摩和妻子悉多悲观离合的故事。《摩诃婆罗多》长达180万字,《罗摩衍那》是它的四分之一。宏篇巨制被选取经典场面雕刻在石壁上,长长的高大石廊里吸引了我们这一群异国他乡人的驻足。不熟悉印度历史的,只会觉得画面都一样,没甚区别,匆匆走过而已,但对于了解印度教历史的人来讲,这些雕刻无疑值得细细揣摩。这是对时空的穿越,这是对历史的祭奠,也是对未来的想象…面对这浩大的壁画,即使是在那儿发呆,你也能呼吸到不一样的空气,没有身处其间的人怎能体会?我很想表达吴哥窟及吴哥窟壁画对我的震撼,但面对这些墙壁上的诗史,语言是苍白的,文字是无力的,甚至我的表达也会成为多余,“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的思绪翻涌,但最后只能化作由衷的赞叹!我只想说,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来吴哥,真的很遗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