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股份跨界玩光伏
6年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4年12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孚日股份终于发布声明,称将握在手里的烫手山芋“光伏项目”脱手了。早在4年之前,记者去孚日股份采访时,该公司就号称要将孚日光伏作为其家纺业之外的重要一极打造,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刮去自己一身的肉。
本报记者 刘相华
6年美梦终成空
11月21日晚间,孚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意图退出光伏行业,将出售全部光伏项目相关生产设备。孚日股份公告称,鉴于公司投资的光伏项目未能实现收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公司拟将光伏项目相关设备全部出售,出售价格不低于5805万元。
根据公告,孚日股份拟出售的资产主要为其投资的30兆瓦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附属设备。该资产账面原值8.07亿元,已计提折旧2.26亿元,资产减值准备2.06亿元,账面净值3.75亿元。评估值为5805万元,较账面净值减少84.51%。
孚日股份表示,预计本次交易将产生损失2.3亿元,将减少2014年净利润约1.7亿元,计入公司2014年度经营业绩。
犹记得2010年5月份,记者去孚日股份采访,正值该公司薄膜太阳电池组件项目将要推出新产品,而在此之前的2009年底,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大部分生产所需的设备才刚刚通过验收。
彼时,也是整个中国市场投资建设光伏产业最为疯狂的时候,其实国内企业投建光伏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孚日股份是2008年初才切入这个领域,试图以此“拯救”家纺业。
回查资料,2008年1月,孚日股份宣布投资成立孚日光伏,拟建设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基地,设计规模为年产60MW。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两个月后增资至5.44亿元。
1个月之后,孚日股份宣布,与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共同出资设立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合资企业,也就是当年7月正式成立的埃孚光伏。为了引进技术,孚日光伏还斥资1.12亿欧元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Johan-na Solar采购了两条CIG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2008年底,孚日股份进一步耗资600万欧元收购了山东孚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Johan-na Solar股权。
至此,孚日股份在光伏业的布局已基本成形。
不过,就在孚日股份踌躇满志发力光伏的节点上,2012年整个光伏行业迎来寒冬,给孚日股份泼了盆冷水。
自2011年度以来,孚日股份已连续3个会计年度对光伏领域的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加之数额巨大的折旧,对公司业绩拖累严重。2013年,孚日股份开始进行光伏产业战略收缩,直至今年宣布退出光伏产业。
众多光伏企业折戟
孚日股份的主业是纺织,号称“毛巾大王”,跨界搞光伏也是受纺织业大环境不景气的倒逼,当时的难兄难弟还有江苏阳光、杉杉集团等纺织服装业知名企业。只不过,伴随着国内产能的激增、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众多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想来淘金的企业早已陷入困境。
实事求是地讲,光伏行业确实是朝阳产业,但是并不适合某些企业玩。曾几何时,跨界玩转光伏行业还被称为“狂欢”,短短五六年过后,他们就不得不为狂欢冲动付出高额代价。在这方面,专业做光伏的无锡尚德和赛维LDK在这方面的教训可谓惨痛。
无锡尚德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曾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之一。2005年,其法定代表人施正荣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股无锡尚德公司的尚德电力公司,并开创中国民营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先河。2013年3月18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等8家债权银行以无锡尚德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江苏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无锡尚德公司重整。3月20日,法院依法裁定无锡尚德公司破产重整。其破产重组也一波三折,经过各方博弈,在今年1月7日才最终有了结果。
在美上市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赛维LDK”)今年10月21日正式向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原因在于自2011年以来,该集团的财务表现已大幅恶化,部分原因是太阳能电池市场产能过剩。该公司在法院文件中列出了多达10亿美元的资产。破产文件中列出的最大无担保债权人包括纽约梅隆银行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南昌分行,前者是今年到期的2.847亿美元优先债券的受托人,后者被欠1790万美元。
近期,曾经在光伏业内风光无限的彩虹集团,先后以1元挂牌价公开转让旗下两家子公司100%股权,两家公司的主业是光电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制造。
光伏产业并非那么美好
当年无锡尚德的破产,美国《纽约时报》曾对其原因作出过分析: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管控所致。破产标志着全球太阳能产业将迎来重整,产能过剩导致该产业停滞不前。
据悉,中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位居世界前列,因为它希望借此治理大气污染,同时减少对进口油气的依赖。然而,发展势头过猛并没有迎来行业真正的春天。
不过,热潮背后的诸多不确定仍待解决,在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光伏产业的前车之鉴,地方政府不能健忘。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国家和地方利好政策的出台,令光伏业的资本市场融资、项目申请及银行放款等,都比以往更加放松。
然而,风险犹存。比如,建设一个分布式电站项目,银行通常会要求电站进行担保,但是电站资产稳定性存在较多的变数。光伏电站的保险及理赔、电站EPC建设方与电站投资方之间由于垫款等原因,彼此的摩擦也较多,此前顺风光电就与中科恒源在宁夏项目的支付资金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电站项目的产品质量也令人忧心忡忡。虽然目前投融资环境已比以往有较大好转,但是一些光伏电站为了谋取更高利润而节省投资,采用质量不佳的光伏组件和支架来应付了事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电站投资方因为电价补贴不及时到位,也会向下转移,让EPC公司及材料供应商不得不经常垫付资金。
“国家和地方政府光伏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无疑对光伏企业是重大利好,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感到温暖。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未能深入解读,缺少统筹规划,缺少对企业的正面引导,市场调控力度薄弱。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逐利而动,弃自身长期发展、行业秩序于不顾,恶性竞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的健康有序,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保障。
虽然光伏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正在持续回暖,很多企业恢复了盈利,但是由于我国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发展时间较短,下游项目和分布式项目有关标准还没有完善,各类投资主体扎堆涌入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势必会扰乱应用端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领先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部分落后产能正在被市场淘汰,未来几年光伏行业还会处于持续的优胜劣汰和兼并整合的发展阶段。”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国家应继续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引导。政府层面应制定各项管理、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应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在各类资本汹涌来袭的当下,如何能不重蹈覆辙,规避风险、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或许是热潮背后光伏从业者应清醒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