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唐淑凤照顾着自己50多岁瘫痪在地的孩子。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庄文石
对一个已经91岁的老人来说,本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的唐淑凤老人还要每天操劳照顾着54岁的儿子郑双成。由于三岁时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郑双成双腿残疾,精神也不太好,平时生活无法自理,多年来一直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改善母子二人生活,该村连续两届村委接力照料,给两人安排了房子,还专门找人送煤送饭上门,让两人吃饱穿暖。
年迈母子俩 在困境中挣扎
12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91岁的唐淑凤和54岁的儿子郑双成就生活在村北一座由垒村村委给他们提供的一处平房内。今年54岁的郑双成三岁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而且曾有精神病史,生活无法自理,行动就只能靠双手支撑着在地上爬,而照顾他的就是他91岁的老母亲唐淑凤。
母子俩居住在平方北屋西侧的卧室,屋里堆放着一堆柴火,里屋仅有床和桌子几样简单的家具。由于年迈体弱,唐淑凤老人患有白内障,而且患有严重的耳聋,大声跟老人说话,她才勉强能听见。
记者来到他们房子的时候,老人刚刚生完炉子,屋子里还稍微暖和点。54岁的郑双成就坐在地上,看到有陌生人进屋,眼神里透出些许的恐惧。直到看到村委里的人进屋,这才跟开口说话,与村委工作人员打招呼。
母子俩是2012年搬到此处,住的是村集体安排的房子。
儿子因精神问题无法入住福利院
随着唐淑凤的身体日渐老迈,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照顾好儿子。为了能够让母子俩能够获得好的照顾,村里人曾经联系多家福利机构,想把两人送进福利院,但在了解到唐淑凤儿子精神有问题之后,福利机构都不愿意接纳。
“你们是报社来的,快赶紧把这个事儿报道一下吧,这两个人的生活确实太困难了,希望有人看到你们的报道能够帮她们一下。”唐淑凤老人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由于家里没什么人,之前有人提议把他们送进福利院,但是人家说老人有儿子不符合条件。实际上是福利院的人害怕惹麻烦,原因是郑双成不但身体残疾,而且精神状况也不大好,有时候对陌生人很不友善,人家是怕他进去之后再惹出乱子来。
对这个说法,村委的人也进行了确认。一位村干部介绍说,郑双成确实有精神病史,可能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福利机构不愿意接纳,村里曾经为此努力过,但一直没有成效。
专人送饭 照顾母子俩
记者从古城街道垒村村委了解到,上届村委在任时,就给两母子安排了住处,并不定期前来照料两位老人。由于之前唐淑凤老人身体尚好,老人就到村里安排的馒头房打菜打饭。周围邻居们也经常过来帮助两位老人。入冬后,村委安排专人给母子俩装上土暖炉,买来煤,供母子俩取暖。
今年9月份,随着老人身体日渐衰老,行动不便,村委班子的几名工作人员就严格排班,轮流照顾这对母子俩,每天前来送饭。垒村党支部郑书记介绍说,由于后来村委班子成员平时工作较忙,由村民郑兴华专门照料两位老人,每天在村委的伙房里做饭后为母子俩送饭,费用由村里承担一部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孝顺是我们的传统,不说能让老人们过的多么好,起码保证老人能吃得饱,住得暖”。郑书记说,从上届村委开始,就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现在村委只是继承了之前的传统,继续照料好两位老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