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心灵深处的芦苇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郝苑全
2014年1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佳作赏析 
  对于芦苇最早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家里盖房子用的苇箔。因为它不像高梁做的箔那样挺拔,而是带着些绵密。于是,从大人嘴里,我第一次知道了芦苇。
  上中学以后,和同学们到附近的湖上去玩,才第一次见到了秋天的芦苇。那时,所有的芦苇都在凝望纯净的秋水且顾影自怜。不久它们就会被人们收割了,被编成席子打成苇箔,还有的将作纸和布的母亲,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否带了对生命的渴望呢?
  等到后来学《诗经》时,又在古人的文字中读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优美场景:深秋清晨,秋水脉脉,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想来,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因了芦苇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后来,年岁又长,这时我又喜欢上了一些哲学书籍。哲人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乍看之下,尤如高山流水觅到知音,泪水禁不住要润湿眼睛了。
  时过境迁,很多事情都在岁月的冲刷下物是人非。其时,眼明泉公园经过改造焕然一新。眼明泉公园是章丘市当时打造江北水乡、重见“小泉城”特色的又一力作,构思主要是突出泉水、溪流和泉生植物观赏等特色。当时,日日走过的眼明泉在平淡的岁月中悄悄变换着容颜。原来充满垃圾的河床被悠悠绿水所替代,小桥画廓环绕穿插其上,俨然江南水乡。更让人欣喜的是,人们在建设这些景点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景点建设一样,粗暴地将一切原有基础洗劫一空。昔日坟蝇聚散的芦苇丛被合理保了下来。虽然三五成攒,不成声势,但却聊胜于无,为芜瑟的北方小城平添了些许生机。
  有一次,明水下起了一场大暴雨,很多树木都被折断了,有的甚至刮倒了。我又从眼明泉大桥上经过,站在桥上向北边的那些芦苇丛望去。只见,那些昔日里挺拔傲立的芦苇已经是东倒西歪了,有的甚至是已经伏倒在水面上了。我不忍心再看下去,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我和朋友去明明泉公园划船。开始我努力地不去看那些熟悉的芦苇,但只要划船,那几片芦苇是必经之处。就在船靠近它们时,我惊奇的发现,那些芦苇已经一扫那天的蓑败样子,又重新在风中摇曳,顾盼生姿了。“这才几天功夫啊!”我在心底深深的感叹着。上岸,重新走在芦苇的旁边,我放眼望去,公园的东边和西边都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我忽然想到,这么多年,从未看到一株独立生长的芦苇。原来,芦苇是群生的,是一片片紧靠在一起生长的。它们根根相连,得以磐石般的坚强,枝叶相拥,才得以生成百折不挠的力量。
  都说,团结就是力量。想不到,小小的芦苇早已经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