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脉泉畔的保泉告示碑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出土的保泉碑残碑。
     □刘曰章

  喜欢百脉泉的人也喜欢与之毗邻的梵王宫。看着古香古色的红色墙面,鸟兽聚集的檐廊,烟雾缭绕的大殿,在周围泉水的包绕中,给人以神秘之感。特别是梵王宫阳面两侧墙壁上的多块碑刻,记述了古今名家对泉水的赞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我最关注的是梵王宫西侧竖立着的两块石碑,最西侧的是一块旧碑,用玻璃罩盖着,保护了起来。它的右侧是一块新碑,这块碑上所刻的文字是对旧碑的复原,同样引人注目。
  那是一九九七年的春天,百脉泉公园建设新景点时,在龙泉寺的东厢房旧基下意外挖出一尊石碑。当时民工要破碎后清理出来,被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上前制止。碑体虽然已经风化,受到侵蚀,并且部分破损,但是上面的字迹大部分尚能辨认。为此,百脉泉公园管理处立即进行了妥善保存,以备进一步进行确认。后经金石研究人员仔细辨别和推敲,认为这是一尊保泉告示碑。得知此消息的市保泉办十分重视,先后多次聘请专家学者召开石碑研讨会,最后认定此碑确为一保泉告示碑。立碑时间为大清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三月,到今天为止已经一百四十多年。告示的颁布人应为时任章丘知县全士锜,但是立碑人则为明水镇附近村庄的社会贤达人士。在比较有眼光的社会保泉爱泉人士的多次积极倡议下,多次形成文字呈报县衙,同时又得到了具有保护泉水意识的县太爷的支持,才使得保泉措施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公布。别说在章丘是民间保泉告示第一碑,就是在整个泉城济南恐怕也属罕见。
  章丘的泉水和济南一样,历史悠久,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有关泉水的美丽传说故事,以及人们对泉水的喜爱,古今诗书均有记载。但让人遗憾的是泉水断流的事实也不容否定,从古到今曾发生过多次。除了人们常常知道的大旱之年外,还有在平时年份因为开采地下资源而致使泉水断流的情况同样应该让人引起重视,一百多年前的保泉告示碑就是有力的佐证之一。碑文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记载详细完整,从泉域保护范围到可能因为开采致泉水断流的原因等,一一记录在案。碑文记载如下:南接岱岳,北连女郎(当时的县城驻地,即如今的绣惠女郎山)。盘回秀丽,风脉攸关。前因无知之辈私行开地洞取矿物,据生员高振达等呈经前县示禁在案。乃由无知之徒,罔知法纪,胆敢勾引匪人违禁开采,以致有损风脉,殊堪痛恨。兹据监生康成诰等呈请示禁,前来合再出示严禁为此示仰附近居民等人知悉。自示之后如有不法之徒胆敢故违,仍在西山开采煤井及凿挖地洞者,许该地保指名禀究,决不姑宽,其各凛尊毋违。特示!大清同治十一年三月□□日示明水镇:高天秩、王其珍、高朝城等二十七人。
  济南是泉城,而相距只有几十公里的章丘素有“小泉城”之称,其境内的泉水均汇集于章丘县城所在地——明水镇附近。周围比较著名的泉水,如百脉泉、墨泉、梅花泉、眼明泉、东麻湾和西麻湾泉群等,均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列,其中以百脉泉最为著名,自古与济南趵突泉齐名并列。北宋大文学家曾巩在他的《齐州二堂记》中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可见其重要程度。生活在百脉泉畔的人们,每天与泉水相伴,对泉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仅是喜欢泉水,甚至把它当做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曾经经历过泉水枯竭的先人们,对泉水的盛衰有着高度的警觉,不愿意看到泉水枯竭的现实频繁上演而集思广益,多次进言上书并提出保护泉水的建议,实属难能可贵。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破坏泉水景观及与泉水保护格格不入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也与先人们的保泉建议及政府的保泉政策极不相符。保泉告示碑的出土无异于给了现在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可见先人的先锋保泉意识比之今日的人们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愿人们能够引以为训,进一步提高保泉和护泉意识,认真呵护这来自于上天的恩赐,保护好这令人魂牵梦绕的资源,不能再愧对先人寄予的厚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