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门前,接送孩子放学的校车。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近日,校车之殇又现!校车之痛仍未禁绝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校车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大面积购买大鼻子校车不现实,家长的校车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高昂的校车成本有待全社会共同消解,校车司机的职业水平也需提升……或许,校车安全之路还很漫长,但更要一步步走好。
坐大鼻子的幸福
再现校车之痛
12月24日一大早,在德州市大学路陵东街,8岁的小亮才坐上妈妈的电动车去上学,中午晚上也都由妈妈去接。
一年多前,小亮才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为他找过好多小朋友一起去上学的校车,是一辆金杯中巴车,一个月80块钱车费,中午住校。
“从外皮都能看出来,那辆金杯已经好多年了,旧得很,而且司机开车时还抽烟。”杨女士说,身边进城务工家庭选择这种破旧校车的不在少数,当时她就想等孩子上小学有校车也不坐了,还是自己送。
前段时间,杨女士看到一则新闻,让她更觉庆幸。12月1日,德州交警部门清查校车时,发现这所学校接送学生的八辆车中,没有一辆是正规的校车,全部都是普通的客运车。而这八名驾驶人中,也仅有两位自称有校车驾驶资格。
仅三天之后,校车出事的新闻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12月4日上午7点56分,平原县王杲铺镇看水村“博远”私立学校校长翟某驾驶一辆灰色面包车,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黑色帕萨特轿车相撞,致使面包车侧翻,事故导致帕萨特驾驶员、面包车驾驶员及面包车乘客共8人不同程度受伤。
其中,包括司机翟某在内的3人伤势严重,一名12岁女学生脑部受伤,另一名11岁男生锁骨骨折,其余均为轻伤,无生命危险。据了解,事故发生时,面包车上载有一名乘客及18名5至11岁学生。
几十座的中巴车校车,小欣宇已经乘坐了快一年了,平日里上学路上,他也不会对坐什么样的校车有什么新的感觉。
不过,从这个月开始,他对每一次坐上那辆黄色的大鼻子校车,充满了期待和兴奋。高大鲜亮的造型、完备的各种急救设施、走在马路上的路人关注的目光,让刚坐上大鼻子校车不久的小欣宇感觉挺好。
突出的前脸、车内温度可到20多度、有专门的司机和照管员,这让德州跃华幼儿园选择坐这种校车的家长们,心里有了更大的安全感。
对于大鼻子校车给人带来的安全踏实感,几乎很少有人抵挡得住。“从家长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来还是大鼻子校车受欢迎。”德州交通集团客运分公司总经理陈胜军说。
据他介绍,第一批校车第一次投入使用后,他还跟着校车去看学生和家长的反响,几乎是每个接触大鼻子校车的人,都赞不绝口。
“阳光”校车一期投放资金1000万元,这些校车为美式“大鼻子”专业校车,均符合国家标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超速报警等功能。校车配备专用学童座椅,每个座位都设有安全带,并增添了停车巡视功能,还配备有逃生门,车内车外360度探头,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安全的服务,全方位保护学生乘车安全。
目前,主要为天衢中心小学、跃华学校、蓝天青少年宫等学校提供校车服务。
车费上涨的苦恼
在更换大鼻子校车之前,跃华幼儿园的校车费是每个月每位学生160元,更换校车半个月了,原本坐中巴车上学孩子们直接坐上了大鼻子校车。
跟孩子们不一样,家长们最初的兴奋和踏实感,很快消失了。因为校车费要涨价的消息从更换校车第一天起,就议论开来了。
“费用再上调就太贵了,再加上线路调整之后,能保证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到达学校吗?”学生家长王先生说,新国标校车好是好,但费用实在太高。跃华幼儿园孙园长称,收费肯定比以前的中巴车费用要高一点,不过具体价格还未定,调价要在元旦过后了。
孙园长说,新校车使用费确实高昂,就拿12月来说,幼儿园让原本坐中巴车的孩子直接坐上大鼻子校车,他们要往里面补贴上万元。
一辆大鼻子校车每个月的使用费8000元,三辆每个月2.4万元,还不算油钱。目前这种46座的校车还不是完全满员,能回收的费用十分有限。
陈胜军说,从今年9月份开始,他们对租车学校的指导价格是每人每月180元,到明年肯定要涨到200多元了,这部分费用如果全部转嫁到孩子家长身上,确实有些高。
这也是德州校车数量提升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市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审批的140辆,其中有两辆为公办学校校车,97辆为民办学校和幼儿园校车,41辆为校车服务提供者的社会车辆。
对此,陈胜军已经向德州市政府打了报告,在补贴和经营模式上,希望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比如适当补贴、减免附加税等等,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校车领域。
供需困惑 何时破解
据介绍,除获得审批的140辆校车外,登记管理的还有433辆接送学生的车辆,而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为59.8万人,幼儿园幼儿人数17.5万人,供求悬殊。
德州市教育局安全科王晓东告诉记者,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或托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在他看来,校车安全固然重要,不过解决校车安全隐患,除了引导学校或校车使用单位及时更换国标校车,在家长观念上,呼吁家长让孩子就近入学,不贪便宜不坐不符合标准的校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面积使用国标校车,也不太现实。毕竟高昂的成本摆在那里,即便是买来“大鼻子”校车,如果上座率不够,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当然,对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和学校按国家标准配置校车,教育部门是鼓励的。
对屡禁不绝的黑校车或不达标的校车出现事故的情况,德州市继续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学校周边优先设站点,上放学时间增加发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满足学生乘车需求。加快完善农村路网,提高农村公交线路对学校和幼儿园的覆盖率,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等,多措施缓解校车紧缺问题,保障学生的乘车安全。
而对使用非国标校车违规超载的行为,除了严厉打击之外,孩子家长也应该是时候反思了,不要因为贪便宜而让孩子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黑校车。
首例微信反谣案结案,开治理微信谣言先河
日前,一微信公众账号因刊登两篇安利企业谣言文章,其账号运营者被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目前谣言文章已删除,账号运营者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此案,成为了中国首起微信传谣诉讼案。
首开先河,用法律武器治理微信谣言
安利公司诉一微信公众账号谣言案,首开以法律治理微信谣言先河。
据悉,此次诉讼中涉及的两条谣言,其一称“安利纽崔莱蛋白粉使用转基因大豆”,但实际上安利纽崔莱蛋白质粉原材料为非转基因大豆,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的认证。为了回击网络谣言,从2014年9月,安利公司在纽崔莱所有含大豆分离蛋白的产品的外包装上增加“非转基因大豆分离蛋白”的标识。而另一条谣言则声称“安利老板死了,才56岁,吃了一辈子纽崔莱”。这更是子虚乌有,安利公司的创办人理查·狄维士,现年87岁,最近还出了新书,被社会各界津津乐道。
谈到此次诉讼,安利相关人士表示,“在微信上,有关安利的谣言有数千条,我们进行了投诉和举报,现在已经删了4000多条了,但面对每天很多新增的谣言,我们迫不得已采取法律的手段维护企业声誉。追讨1元的赔偿金,意义不在于钱,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公民能够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抵制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影响深远,依法治理将大有用武之地
安利公司被网络谣言恶意中伤,绝不是个例。据调查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就收到举报约6000万条。经审核,数百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
微信公众平台有关负责人表示:“谣言等有害信息的存在,将会对社会的信任关系造成破坏,从而也影响整个沟通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
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去年9月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打击网络谣言犯罪提供了量刑标准。根据司法解释,侵权人可以被法院判令承担50万元以下的赔偿;同时,《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今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网友俗称“微信十条”)并施行,对于服务提供者的从业资质、审核机制、权限设置和违规处罚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
毫无疑问,身处网络谣言泛滥的时代,安利公司被网络谣言恶意中伤,绝不是个例;而应对网络谣言,安利诉一微信公众号谣言案,也将不会是个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受害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